一年两度“打折月” 全球消费者蜂拥而至阿联酋

作者:安江 马锡平 来源:新华国际
2014-08-11 16:44:31

一年两度“打折月” 全球消费者蜂拥而至阿联酋

  阿布扎比举办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展 新华网记者 安江 摄

  但值得提醒的是,一件商品是否真的有降价,一般消费者是无法验证的,他们只能看见眼前商品上的标价。对此唯一的办法是对打折前的价格心知肚明,因为消费者当面问商家商品以前的价格,得到的答复一般都是不可信的。还有一些商家会利用消费者的误解,玩所谓降价的文字游戏。打折期间,橱窗上和店内贴满和挂满打折的标牌,当顾客进店后才发现,打折的是他不想买的,他想买的却不打折。

  埃依曼·麦赫丽去年的遭遇就足以说明商家的狡诈。去年她在一家品牌店花1.2万迪拉姆(约合20400元人民币)买了一块名牌手表,尽管商家声称是打了折的,但事后她发现,她买的这个价格与同类商品在其它店里平时出售的价格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对此她深感震惊。她认为一些商家打出的促销降价广告带有欺骗性,是在愚弄顾客。

  与麦赫丽相比,阿卜杜勒拉赫曼·胡迈里就宁愿选择通过国际品牌在其原产地国家的正宗商店,或通过网购的形式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牌商品。他说,原产于欧美国家的一些商品与出售到阿联酋市场上的同类商品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同时在款式上,外国市场上的商品也会新于和早于阿联酋市场。

  有报道说,一位阿联酋男士在欧洲某国从一家标有某著名国际品牌的商店里,花1.8万迪拉姆(约合30600元人民币)为他的妻子买了一款名包,回家后发现包上的拉链有问题,于是男子将包送至该品牌在阿联酋的连锁店,要求店家给予保修,但得到的答复是,这个包是假的。

  男子一气之下,将该品牌店投诉到阿联酋保护消费者权益协会,协会受理了这桩案子,与相关店家进行了接洽,由于消费者保留了当时的购物小票和保修证书,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退了货,店家还了钱。阿联酋保护消费者协会总干事哈立德·胡斯尼说,在当下赝品以假乱真时有发生的情况下,阿联酋也并非是一片净土,阿消协致力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消费者针对在阿联酋当地市场购买的各类商品的投诉都十分重视,尤其关注对那些标有国际知名品牌商品的投诉,以证实是否存在假冒商品对真正产品的侵权和欺诈行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