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对于非洲来讲并不太平,其安全形势可谓喜忧参半。“非洲之角”得干旱引发人道灾难刚告一段落,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西非;利比亚硝烟刚刚停息,叙利亚的硝烟又起;此外,非洲各国大小冲突还在不断上演。
2012年,先是马里和几内亚比绍相继发生军事政变,南北苏丹在黑格里地区爆发武装冲突。随后,刚果(金)东部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占领东部重镇戈马,中非共和国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发起军事行动,要求总统博奇泽下台。2013年伊始,马里北部极端势力武装挥师南下,政府军节节败退,法国等国家出手相救。进入3月,多托贾领导的“塞雷卡”重新发起军事行动,攻占首都班吉,推翻博奇泽政权……令人欣喜的是,马里、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平稳度过大选,没有重蹈“逢选必乱”的覆辙。
和平红利惠及经济增长
历史上,非洲大陆长期战乱不断,民族、宗教和领土争端等问题导致一些非洲国家政局激烈动荡,国际社会曾予以高度关切。然而,尽管地区冲突不断,但总体而言,目前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还是稳定的,同时,加之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非洲经济正迎来发展良机。
当下,非洲重又位于世界的聚光灯下,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股“非洲热”,但这次是因为各国看好这一富饶大陆的发展前景。
2014年,非洲大陆的经济将再次呈现多样化发展。例如,刚果(金)2014年GDP将增长10%以上,其邻国中非由于深陷严重的安全危机,经济增长率将低于0.2%。马格里布地区国家正处于艰难的经济与政治过渡期,2014年将继续寻找振兴经济的新模式,但因年轻人失业率达30%,社会形势有恶化风险。
非洲人民认识到了稳定才有发展的道理。第十四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上确立了“非洲和平与安全年”模式。非盟轮值主席,马拉维总统宾古·穆塔里卡表示,今如果非盟哪个成员国再发生军事政变,或是因为不透明选举而导致大规模骚乱,或是选举出现严重舞弊现象,非盟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性措施,甚至中止其成员国资格。穆塔里卡说,违反宪法的政府更迭是对非洲和平与安全的一种威胁,也是非洲民主化进程的一种倒退。因此非盟有责任推动非洲民主化进程,促进非洲社会进步。
非洲国家的“大选”一度是一个国家冲突集中的爆发期,但2013年马里、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平稳度过大选,没有重蹈“逢选必乱”的覆辙。另有十余个国家举行了议会选举和宪法公投。由于文盲率居高不下,非洲人用自己的方式应对挑战。
在识字率低的冈比亚,选民向贴着不同候选人头像的大鼓里投下自己的选票——一枚大理石石珠。在文盲率达90%的南苏丹,选民们在选票上“紧握的双手”或是“单掌”图案下打钩,选择统一或是分离。
一个相对稳定的非洲,其经济表现出来的活力和拥有的巨大潜力,吸引了非洲以外的国家纷纷前来投资。外资的大量涌入对非洲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体看来,与近十年来一样,非洲大陆今年仍将呈现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增长率为5.3%,明显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的全球平均水平(3.6%),只略低于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6%的增长。
用全球智慧解决非洲经济问题
被遗忘的大陆,是过去非洲留给世人的普遍印象。但近年来,非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两大亮点: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下非洲经济仍然保持稳步前进,二是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广泛接纳并得到实施。
为促进经济发展,非洲选择了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2011年6月份,非洲各国领导人决定在三年内建立非洲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覆盖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共26个成员国,远景目标是建立单一共同市场,实现整个区域内的货物自由流通。
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采取行动,探索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许多非洲人已清醒看到单一依附型经济结构给非洲带来的创伤。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者格里逊·伊卡阿拉认为,非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多样化,减少对农产品、矿产品出口和旅游业的依赖。
除了自身的努力,国际社会的帮助对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不可或缺。有识之士指出,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非洲长期贫困落后并不符合全球利益。国际社会应当努力为非洲发展营造一个尽量好的国际环境。
眼下,中国正在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仅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20%以上。作为中非合作的机制化战略平台,中非合作论坛从推动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推出新举措与新构想,内容涵盖对非减债、投资、援助、人员培训、环保和科技合作以及支持非洲中小企业融资等,受到非洲各国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