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对伤者做简单处理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灾区伤员重伤的情况很多,但按现场的医疗条件只能做简单处理,药品也不够。像颅内出血这类重伤必须要做手术,但现场没有条件开展。
鲁甸县中医院副院长陈朝秀说,地震发生后,医院紧急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医院所有的药品都已用于伤员救治,而在灰街子的救助点该院一共投入60多名医护人员救治伤员,目前这个救助点已经收治了200多名伤者,药品十分短缺。
昆明血液中心新闻发言人朱祥明表示,血液跨地调拨很方便,目前伤员数字仍不能最后确定,因此有可能在后期增加,届时用血量也将明显增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血站,昆明血液中心已经接到上级指令尽可能地多采血,做好昭通血站的后援。为此,昆明血液中心4日起将采血点从8个增加到12个,并延长工作时间。
措施
首趟专列送物资抵昭通
4日11时54分,昆明铁路局首趟“救002”次支援鲁甸灾区专列装载着各类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从昆明火车站开出,18点19分抵达昭通火车站。列车将承担转运地震灾区重伤人员及参与抢险救灾相关运输工作。据悉,救援专列共17节车厢,可搭载370多名伤员,转送就近治疗。
4日,在接到开行“救002”次专列命令后,昆铁迅速编组17节旅客车厢,用35分钟的时间快速往“救002”次专列上装运大米、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并召集列车员、检车员、警察及红十字救护人员共76人踏上列车,全程做好铁路支援鲁甸抗震救灾运输和服务工作。
北京首批医疗专家赴灾区
前天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指示和当地伤员需求,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迅速派出创伤、心理医疗专家前往地震灾区参加伤员救治工作。
截至4日上午8点,北京首批共有6名创伤、心理医疗专家被派往地震灾区相关医院,参与、指导当地开展紧急医疗救治和重症伤员抢救工作。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派出年过花甲的腔镜外科主任黄迅、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骨关节科主任周殿阁及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薛峰。
此外,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崔永华、西英俊也赶赴灾区。据崔永华主任介绍,第一阶段的心理干预为震后24至72小时。地震可能会造成经历者急性应激反应,包括情绪上的害怕、紧张和行为紊乱等反应,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特写震后雨夜不好过
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进入深夜,暴雨加重了鲁甸地震灾区人们的困难。
几次余震震感强烈,每一次都能听到房子和山体垮塌的声音。在龙泉村灰街子小学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已搭起来的几个帐篷里挤满了伤员,其中不少是重伤员。一个颅内出血的20多岁的年轻人,因无法转运出去而被紧急安置在帐篷内。
4日凌晨2时多,暴雨还在持续,地面满是泥泞,很多人浑身已被淋透,不少人在地上铺个木板坐下,也有不少人站在雨里。其间,还不断有重伤员送过来。
42岁的村民张开银在地震中头部受伤,已无法言语。他的哥哥张开友说,家里房子塌了,七十多岁的母亲被埋在下面。“我喊她一直都没有回应,觉得母亲应该是不在了。”
夜已深,气温不断下降,许多灾区群众在露天坐着。记者浑身也被雨水浇透了,感觉特别冷。
“大雨,难过。”在震中龙头山镇骡马口集中安置的广场,从昭通市赶来救灾的毛利辉说,因为帐篷不够,都先让给了老人和带着小孩的妇女。一位老人来到广场,身后跟着一条狗,狗脚受伤了,可依然一瘸一瘸地跟在身后,不离不弃。
经过将近3个小时跋涉,来自中国红十字会赈济部的蔡文男随救援工作组抵达龙头山镇。他说,龙头山镇驻地路面变形开裂较重,群众在空旷地带聚集,太阳能路灯有电,带来些许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