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是非洲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其工业四大部门。东开普省库哈工业区一家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南非工人在车间内组装汽车。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非洲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业在非洲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非洲拥有丰富的资源、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加之全球产业调整转移,非洲工业化正迎来新的机遇。
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和技术缺乏,大部分非洲国家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据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工业产值只占全球的0.7%,若不包括南非则仅为0.5%。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皮特对本报记者表示,大部分非洲国家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低于15%,有些国家甚至低于5%。
在非洲,有几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南非是非洲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南非工业四大部门。南非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去年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塞内加尔是西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11年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西非的喀麦隆工业水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前列,2012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肯尼亚则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制造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发展速度较快,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新兴工业化国家。
但绝大部分非洲国家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工业门类不齐全,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2012年工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2%。乌干达情况类似,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2011年工业产值45.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4%。
部分非洲国家工业较为依赖采矿等基础产业,制造业能力不足。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至30%来源于石油行业,但制造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约4%,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仍停留在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在阿尔及利亚,油气工业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45.1%,制造业仅占5.2%。赞比亚、加纳、刚果(金)等国同样存在较为倚重资源产业的问题。
非洲工业化进程滞后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历史、地理层面的因素,也有制度、政策层面的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智彪对本报记者表示,非洲有5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面积相对较小、人口较少,导致非洲国家缺乏工业化所需的规模经济效应。此外,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结构,使少数几种农矿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构成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加上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和技术缺乏、人才储备不够、战乱等一系列原因,大部分非洲国家始终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