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姆安拉8月1日电(记者刘立伟)加沙冲突8月1日进入第25天,终于在联合国再次要求下,双方同意72小时人道主义停火。这次冲突共造成14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64名以色列人丧生,加沙儿童死亡人数超过300。
以色列声称,哈马斯一直磨刀霍霍,自己是被迫卷入这场冲突的,以色列有权自卫反击。而哈马斯则宣称发动火箭袭击是正当的,是武装反抗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是抗议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8年的封锁。以色列指责哈马斯的人盾战术,哈马斯则会辩解说,面对以色列现代化军队,混杂在居民区里的地道和火箭弹是用于对抗的仅有手段。双方所言似乎都有道理。
无论无何,停火是双方唯一选项,问题是何时停火?围绕停火条款的博弈已经展开,同时暴露了国际斡旋节奏紊乱、美巴关系失调以及巴以内部声音不一致等种种问题与矛盾。一个理性问题是:停火是冲突之间的喘息,还是持久和平的开端?理性地思索这个问题,不妨先理性地审视当前这场加沙战事。
哈马斯不承认以色列国,因此被以色列视为巨大威胁,列为恐怖组织。从2006年哈马斯退守加沙地带开始,以色列即实施围困措施,令365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形同监狱,180万加沙人失业率高达40%,生活日趋贫困。与此同时,以色列经济社会等领域日益发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没有对以色列造成什么影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平衡。加沙战事一起,以色列全国防空警报此起彼伏,以色列感到面临全面安全威胁,这是40年来第一次。
从这个意义上说,哈马斯战略上成功了。最近出版《遗失时间》一书作者大卫·格罗斯曼(David Grossman)日前撰文指出,没有什么军事方案可以解决巴勒斯坦人民的真切苦痛,只要加沙地带人民的窒息感没有减缓,以色列人也无法自由呼吸。
现在,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约旦河西岸地区。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色列开始在1967年战争停火线(又称绿线)外兴建犹太人定居点,进一步蚕食巴勒斯坦人土地。即使从巴以双方1993年签署《奥斯陆协议》开始算起,犹太人定居点人口从10几万猛增到今天的30多万,居住在分布广泛的200多个定居点中,其中近一半甚至没有获得以色列政府许可。这还没有将东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定居点及人口计算在内。
《奥斯陆协议》刚签订时,巴勒斯坦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组织学生为那些在街道巡逻的以色列士兵献上鲜花。后来,巴勒斯坦人发现时断时续的巴以和谈并没有延缓犹太人定居点扩张的步伐,于是转而支持哈马斯的武装抵抗政策。哈马斯终于在2006年巴勒斯坦第二次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所有通往外界的口岸。在以色列经济封锁下,哈马斯政府很快倒台。今年6月初,巴勒斯坦联合政府成立,哈马斯计划参加今年底举行的第三次巴勒斯坦大选。以色列利用三名犹太定居者失踪并被害事件,对哈马斯实施打压,直至对加沙地带发起“护刃行动”。
出于历史上的遭遇,犹太人对压迫有切肤之痛。同样出于历史原因,以色列对国家安全有着几乎病态的焦虑。然而,这一切都不应是对巴勒斯坦民族实施恶性控制的理由。
以色列军事上战术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战略上是否成功,尚存疑问。战略上成功的标志应该 是从根本上破解安全困境。可以说,此次加沙战事是个转折点。以色列社会已经转右,巴勒斯坦社会正在转右。双方民族主义不可遏制的抬头不仅会导致无休止的暴力循环,而且会进一步滋生极端思潮,让那些更极端的伊斯兰或犹太组织有机可乘。
犹太人是好思考、善辩论的民族,先人留下智慧书《塔木德》,针对生活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犹太拉比们经过辩论,不同见解都列在书里,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甚至有人认为,凡事没有固定答案正是犹太人人才辈出的原因。审视加沙战事,犹太人应表现出贯有的灵活性,不要让甚嚣尘上的右翼言论一叶障目。任何正常的社会都是和平力量占主流,当年以色列总理沙龙执意撤出加沙地带全部定居点和西岸地区部分定居点,阻力重重,竞导致利库德集团分裂,沙龙另立前进党。在沙龙因病无法参选的情况下,前进党仍然在大选中胜出,显示了广大民众向往和平的愿望。
巴勒斯坦内部派系多,外来干扰因素不容忽视,当务之急是实现内部真正和解,以一个声音与以色列打交道,与国际社会交流。内部政治和解是关键,以建国为战略目标,摒弃任何鼓动复仇、反复仇的言论。
加沙战事再一次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具有紧迫性;实现和平是双方最佳和最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