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自信能挺过西方制裁
俄外长拉夫罗夫28日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回应:“制裁很少能达成既定目标,在对俄制裁一事上更不会达到目标。我们一定能克服因制裁导致的经济困难,我们会变得更加独立,更加相信自己的力量。”俄罗斯的自信不是盲目的,那些“俄美重回冷战时代”的担心也有点为时尚早。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普京和奥巴马还保持电话交谈,尽管两人的会面机会相比乌克兰危机加重前要少得多,但这不意味着俄美之间没有沟通渠道。有时电话交谈的内容更为充实具体。所以就此而论,俄美两国交往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另外两国也一直保持着其他层级的对话和接触。”
围绕着乌克兰局势,在处理俄与西方关系方面,很多俄罗斯学者没有选择战争。俄罗斯《晨报》29日发表题为“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将成为2.0版阿富汗”的文章称,马航客机坠毁事件成为乌克兰危机的转折点,俄罗斯要避免卷入战争。文章援引俄高级经济学院专家卡拉加诺夫的话说:“这一事件加深了国际政治危机,有人企图将我们的国家直接拖入乌克兰的长期战争。美国和西方将是主要受益者。实际上,这类似于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对美欧新制裁,俄罗斯百姓也显得比较冷静。在莫斯科,市民休假、出游、购物消费一如既往。俄罗斯“列瓦达”民意调查机构29日公布了对俄境内46个地区的1600名民众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月下旬有36%的人对美欧制裁表示担忧,而今年3月表示担忧的比例为53%。
俄罗斯视乌克兰为重新崛起的战略必争之地,绝不会因美欧严厉制裁而让步。俄外交部发言人29日表示,联合国乌克兰人权状况监察团的信息中不含要求乌克兰政府停止对本国人民的军事行动,这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乌政府的暴力罪行开脱”。此外,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布的报告也不客观且伪善。当西方挥起“制裁的大棒”时,很多俄罗斯媒体集中报道的是俄整军备战。据《俄罗斯报》报道,27日是俄罗斯海军节,俄总统普京在北方舰队驻地北莫尔斯克与官兵共庆海军节时强调:“我们将更新军舰、打造现代化的军事及社会基础设施。”对此消息,俄罗斯《晨报》评论说,“北方舰队换装后可以打败所有敌手”。《晨报》29日还发表题为“俄罗斯拟重建克里米亚雷达站”的文章称,俄罗斯国防部计划重建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导弹袭击预警雷达站。俄国防部消息人士称,预警雷达站可“监视2500-3500公里的敌国发射导弹情况,甚至能覆盖整个中东地区”。俄塔社报道说,俄驻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海军基地明年初改建,俄军将设立防空阵地和防卫力量,以保证黑海舰队的安全补给和联勤保障。
除高喊要制裁俄罗斯外,美国一名高级官员28日还针对俄试射地基巡航导弹表示严重关切。针对美国的指责,俄《观点报》29日援引俄退役少将德沃尔金的话说:“俄美两国三位一体核力量旗鼓相当,才保持了核平衡状态。但美国一心想削弱俄罗斯的导弹力量,让俄处于劣势。美国正大力发展新型的精确打击武器,却让在该领域落后的俄罗斯住手,这是美国的一个狡猾手段。”
俄欧损失约为1000亿∶900亿
各方普遍预计美欧最新一轮制裁将给俄经济造成严重打击。据欧洲媒体估计,欧盟对俄罗斯扩大制裁将使俄在2年内损失约1000亿欧元。消息称,俄罗斯2014年经济损失将达230亿欧元,占俄GDP的1.5%,2015年将损失750亿欧元,约占GDP的4.8%。由于限制贸易和禁止向俄出口高技术产品和军用产品,欧盟方面的损失也大体相当:预计2014年欧盟损失400亿欧元,2015年为500亿欧元。这已引起南欧国家的严重不安,特别是经济增长缓慢的意大利。
针对俄罗斯更严厉的制裁可能会对欧盟经济造成伤害,法新社援引一名欧盟外交官的话说,显然存在俄罗斯进行报复的风险,比如俄罗斯针对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试图与欧盟建立更加紧密关系的前苏联国家施加压力。莫斯科已禁止从乌克兰进口加工过的水果和蔬菜。俄还准备以限制进口农产品等美欧商品作为反制裁报复手段之一。俄罗斯联邦动植物检疫防疫署日前宣布,出于对产品受污染的担忧,准备禁止进口美国家禽、欧洲水果和乌克兰的奶制品。此外,该食品安全机构还透露,将对麦当劳奶酪供应商进行调查,以查清他们是否使用抗生素。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诺瓦泰克公司等几家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大公司受损严重,由于这些公司大都以能源为依托,考虑到在远东或西伯利亚开采油气田以及铺设管线的巨大成本,这些公司的经营活动非常依赖西方国家的融资平台。美国的制裁出来后,融资平台突然消失,以往熟悉的西方生意伙伴也和它们断绝了往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任何想要和它们打交道的外国公司都将受到影响,这些俄罗斯公司的生意很多都会陷入困境甚至停顿。目前,这些大公司正绞尽脑汁搞定大项目的融资,有分析认为它们可能会寻找亚洲国家的银行融资,会越来越多地依靠来自中国的贷款,但亚洲国家的金融状况也没那么理想。这位消息人士认为,中俄间的经贸活动会受波及,就连中俄天然气合同大单,俄方公司也可能因为金融困境而在支付环节上提出新要求。【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杨相红 柳玉鹏 陈一 环球时报记者 谢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