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学者:巴西没必要表态
巴西会同意在联合声明中写入“制衡中国”的内容吗?《环球时报》28日就此采访多名学者。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徐世澄认为,巴西和日本在联合国“入常”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中国不同意日本“入常”,这也影响了巴西,在此问题上巴西对我们多少会有些意见。但即使如此,徐世澄仍认为巴西不太可能在与日本的联合声明中提南海,巴西了解南海问题对中方而言的敏感性。 (上接第一版)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对外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吕耀东表示,就有关共同声明写入南海问题,日本肯定要做这种努力,安倍现在走到哪里都有针对中国的意图,自然不会放弃到访巴西这样的机会。此前的访问中,日方经常利用媒体散布风声,试探外界反应。也曾放风称将和其他安倍访问的国家发表针对中国的联合声明,但最终发表的联合声明大多未能明确指向中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吴洪亮则认为,日巴联合声明中提及南海问题并非没有可能,但谈的一定是非常大的原则性内容,比如依照国际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等。不可能出现“制衡中国”的内容,而更多是媒体会做这样的解读。吴洪亮表示,巴西有大量日本移民,日裔在巴西政界的影响力不小,罗塞夫可能会给安倍一些面子。
中国旅日学者庚欣28日对《环球时报》说,不论巴西是否会同意在共同声明中写入南海问题,有一个核心问题必须清楚,“通过武力解决纷争”的一方不是中国,恰恰相反,在钓鱼岛问题上拒绝承认争议现状,通过“购岛”激化矛盾的是日本。不久前中国981平台正常作业,派遣船只暴力干扰中方作业的是越南。在这些问题上中国是隐忍的一方,绝非“通过武力解决争端”的一方。
与巴西外交部关系密切的巴西中国和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卡布拉尔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针对中日领海纠纷,巴西外交部从未做出任何表态。此次安倍访问巴西的最后声明也不会包含此类内容。日本媒体相关报道是一种臆断或别有用心。巴西确实与日本有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共同利益,但不会因此损害巴西与中国更加重要的战略关系。巴西是讲外交原则的国家,不会因一个国家的关系伤及另一个友好国家。巴西也没有必要就东海和南海问题表态。
“日本在拉美争不过中国”
27日,安倍离开墨西哥抵达拉美之行的第二站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此前,法新社称,安倍在墨西哥获得热情款待,并与墨方签署了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日本TBS电视台随同安倍出访的记者称,安倍来到特多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日本明年推动安理会改革,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准备。安倍在特多期间将与“加勒比共同体”国家14个成员国领导人会晤。共同社28日称,安倍在与特多总理比塞萨尔会谈时表示,希望两国借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共同推进安理会改革。比塞萨尔则表示支持在安理会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中的席位。日本《外交学者》称,“加勒比共同体”国家在联大中拥有7%的选票,如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日本明年至少能得到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在日本媒体报道安倍访问成果时,德国媒体却出现对日本不太有利的言论。“德国之声”援引欧洲学者泰德斯科的话称,安倍在中国领导人结束对拉美访问两天后启程赴拉美,其重要目的是促进日本与该地区的经贸关系,期待被访国家能支持安理会改革,但他的访问不可能有效对抗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泰德斯科说,普京、习近平先后访拉美,“现在轮到了安倍”,但安倍会发现,他在政治上与拉美领导人差异很大,他也无法如同中国对待阿根廷、古巴和委内瑞拉般慷慨大方。她表示,日本作为民主国家本应比中俄更能成为拉美民主国家的盟友,但我们会通过安倍的访问看到,民主国家并不总能齐心协力,拉美国家很可能不会在中日领土争端中支持日本。“德国之声”的报道还提到,日本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有限。文章举例称,日本与巴西去年的贸易额是150亿美元,而中巴贸易额是830.3亿美元。
巴西网站brasil.elapais.com的文章称,近期中、俄、日三国领导人相继到访拉美,表明“拉美是所有求婚者的新娘”,各大国都在努力采取最被拉美人接受的方法展开合作。文章称,在“避免意识形态影响经济合作”方面,中国做得更好,如今中国已不仅是拉美资源买家,而且致力于直接投资和基础项目,在这方面,亦步亦趋的日本显得相对吃力。日本《朝日新闻》说,安倍2012年上任后已访问42个国家,不过在拉美,他会发现中国已实施更强力的渗透。【环球时报驻巴西、日本、韩国、德国记者 张卫中 李珍 王刚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刘洋 郭芳 方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