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脆弱国家”吗?其实它就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口中的所谓“失败国家”。美国一家机构十年来一直在推出用于衡量各个国家局势的“失败国家指数”,该指数于今年正式改名为“脆弱国家指数”。这次改名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失败国家”的概念曾经对于世界产生过影响,经过改变,新出现的“脆弱国家”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排名中总有意外
6月底,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性国际机构“和平基金会”联合《外交政策》杂志发表了2013年度世界各国“脆弱国家指数”排行榜。该基金会与《外交政策》自2005年起每年根据政府的控制力、人权、治安、经济状况等12项指标评估各国的不稳定程度,并发表排名。从今年起将其名称从以前的“失败国家指数”改为“脆弱国家指数”。这项指数包括了世界上146个国家,指数越高排名越高,也就意味着越“脆弱”。
纵观今年的“脆弱国家”排名,基本上排名在前的都是贫穷落后的国家,而发达国家普遍排名靠后。例如,排名前5位的南苏丹、索马里、中非、民主刚果、苏丹,都来自非洲,而这些国家多年来都是排名前列的,在排名表中这些国家被标为“非常高警报”。而发达国家基本上都位于139名之后,代表国家局势稳定,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基本都排在70名左右,属于“高警惕”国家。
当然,对于指数的主要观众——美国人来说,他们对于某些国家的排名还是比较意外,例如美国希望推翻的巴沙尔领导的叙利亚在排名中就低于美国一手扶持的阿富汗和伊拉克,而常年遭到国际制裁的朝鲜排名在26,级别是“警告”,还没有到美国人希望的随时崩溃的地步。
从“失败”到“脆弱”
美国人善于制造概念,当年的“失败国家”就影响很大,甚至前总统小布什都会引用。今年该指数首次改为“脆弱国家指数”,这也是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改名字呢?失败国家和脆弱国家有什么区别吗?
关于这个问题,这个指数的创立者“和平基金会”的负责人表示,在他们十年来的工作中,发现排名靠后的国家可能因为某些事件或者某方面的问题很快排名靠前,变得不稳定;而排名靠前的国家想要排名下降却十分困难,可能要花费几十年一两代人的时间。事实上,十年间该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有九个没有变化,只有塞拉利昂成功从前十名脱离。该组织负责人从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并不是简单满足某些条件就能实现的,而是各个方面互相联系影响的结果。
该组织还认为“失败国家”只关注国家间的竞赛,而没有关注具体人民的福祉。生活在“失败国家”的人民依然需要生活,因此不能将国家的稳定视为一种有输有赢的比赛。因此,从“失败”到“脆弱”增加了人文关怀,是一种进步。
如何不那么脆弱
刚才提到,“失败国家”的概念曾经对于现实世界,特别是美国的对外政策起到较大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个影响是非常负面的。
和平基金会创立“失败国家”的概念时,正值小布什任美国总统期间。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对自身能力过分自信。于是,美国借着反恐的“东风”希望按照自己的设想改造世界,其目标主要就是针对所谓的“失败国家”。在美国看来,正是因为“失败”,这些国家才成为恐怖分子的温床,只有对这些国家进行民主改造,才能以绝后患。然而,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陷入困局,美国的政策弊病显露无疑,不仅自身付出极大代价,而且导致相关地区局势不稳定。
如今“失败国家”已经变成了“脆弱国家”。这种改变反映了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国家实现发展与稳定实属不易,既牵涉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又离不开当地的历史文化环境。不知道美国政府会不会注意到学术界的这种变化?不过,从目前奥巴马政府执行的侧重繁荣的亚洲,忽视中东、非洲等地的政策来看,似乎世界各国还是分“成功与失败”,美国的任务就是不要让别的国家比自己更成功,而对没有油水的“失败国家”就置之不理了。(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