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再造中华文明的辉煌是对一战最好的纪念

作者:慕朵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07-28 20:39:04

港媒:再造中华文明的辉煌是对一战最好的纪念

  当地时间2014年7月27日,波兰Szkotowo,来自欧洲各地的历史爱好者重现坦能堡战役的恢宏场景,纪念一战100周年。坦能堡战役又称为坦嫩贝格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中新网7月28日电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近日发表文章称,如今中国早已非一战期间积贫积弱国家。我们纪念一战,应以百倍的民族自尊和文明自信的姿态,既重新接续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又继续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融会创新,再造中华文明辉煌。

  文章摘编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欧洲各国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追思纪念活动。中国并不是这场大战的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以及胜利者,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纪念。

  一战的本质是欧洲列强争霸战,它历时4年之久,造成千万人丧生,把欧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集中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德国思想家斯宾格勒在大战最后一年出版了《西方的没落》一书,就把世界围绕西欧旋转的“西方中心论”,称作是荒谬、自欺欺人的“历史托勒密体系”,认为人类文明必须发动一次“哥白尼式的文明革命”,彻底走出“西方中心论”的沼泽。

  惨烈而又非正义的战争没有赢家,一战的结果只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当时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因加入“协约国”并对德国宣战,特别是累计派出数十万劳工远赴英、法等国参战,所以也成为战胜国之一。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世界打交道的第一次胜利——尽管只是名义上的,但并非不值得纪念,至少我们要缅怀劳工的业绩!

  不过,一战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与其说是中国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毋宁说深深伤害了中国。中国被视为“第三等战胜国”,不仅没有分享到任何战胜的果实,就连德国在华侵略形成的权益,也被“协约国”非法转交给狼子野心的日本。“弱国无外交”,世界仍处于“强权战胜公理”式“丛林法则”的支配之下,中国不能再依傍西方文明,而是必须“要自救、当自强、走新路”,成为中华儿女的基本共识。

  所谓中国自救的新路,当时主要有三大思潮:一是一战初期“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激烈反传统”——那时中国人还很少注意到一战的惨烈和悲哀。二是一战末期由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社会主义思潮。三是一战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重建中华文明的思潮。短短几年时间,三大思潮深刻影响到此后百年来中国思想舞台的格局和态势,可谓是一大难得的历史机缘。

  重建中华文明思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战期间及其结束后一段时间里,访问过欧洲的梁启超、张君劢等思想家,亲眼目睹欧洲各国哀鸿遍野的惨状,纷纷提出“科学万能论”、“西方中心论”已经破产,中国不能再一味恋慕和学习西方,而是应从价值上回归自身传统、重建中华文明,并为苦闷的欧洲人提供文明方向上的指引。

  遗憾的是,正如前秦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一样,在国势陵夷、战乱频繁的年代,可以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但很难进行稳定的文明建设。最终,社会主义在三大思潮的竞争中胜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中国早已非一战期间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是一个蒸蒸日上、走向富强的国家。我们纪念一战,固然不必再以当时的中国是战胜国却遭到西方列强的羞辱而感到义愤,也不必将西方文明一棍子打死并扫地出门,而是应以百倍的民族自尊和文明自信的姿态,本着宽容的精神,既重新接续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又继续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融会创新,再造中华文明的辉煌——这才是真正的文明自信,也是中国对一战的最好纪念方式。(慕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