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加剧地区格局重塑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7-28 20:36:17

多次“灭火”无疾而终,去“美国化”趋势日益明显

巴以冲突加剧地区格局重塑

巴以冲突加剧地区格局重塑

  7月26日,在加沙地带北部的拜特哈嫩,几名巴勒斯坦人从被毁房屋的废墟上走过。新华社发

  7月27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已经进入第二十天,造成至少1000人死亡,超过6000人受伤,且死伤者绝大多数为平民。本轮巴以冲突持续时间之长、人员伤亡之惨重、国际影响之巨大,实为近年来罕见。曾经将促成巴以和谈作为外交硕果引以为豪的美国政府,此时却焦头烂额地奔走于巴以之间着急劝和。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以自身和盟友私利为出发点、以损害其他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的中东政策,又一次被证明彻底失败。

  当地时间7月26日晚,以色列政府官员曾表示,应联合国要求,以色列安全内阁同意把26日早上开始的加沙走廊人道停火延长24小时,至当地时间27日晚10时为止。但当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并未同意延期的方案,并对以色列南部发动攻击。然而,就在27日上午,哈马斯忽然改口同意从当地时间下午2时起,在加沙地带停火24小时。同日,以色列国防军也发表声明说,鉴于人道主义停火期间哈马斯不间断地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军决定全面恢复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

  异于以往——

  内部力量发生变化,外部调停不起作用

  与以往冲突相比,本轮巴以冲突在多个层面显示了不同之处。

  首先,巴以内部局势出现改变。今年6月初,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成立联合政府,标志着巴内部政治和解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分析认为,由于法塔赫在新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哈马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以色列方面,此前为了展示和谈诚意,释放多名巴勒斯坦囚犯,招致国内右翼势力猛烈批评。7月初又曝出3名以色列青年在巴勒斯坦遭绑架遇害一事,成为本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其次,外部影响因素发生变化。以往,每当巴以爆发冲突,埃及和美国都会分别作为地区和世界大国介入调停。本次冲突爆发后,尽管两国再次积极“灭火”,却始终没有促成冲突结束。重要原因是埃及自身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在穆巴拉克和穆尔西时代,埃及都能凭借其与哈马斯相对亲近的关系,从中劝和。然而,塞西当选埃及总统前后,强力打压与哈马斯有着密切联系的穆斯林兄弟会,并宣布其为恐怖组织。这些举措引起哈马斯的强烈反感,而埃及政府关闭通向加沙的拉法口岸让双方的关系更趋紧张。

  最后,发展趋势也不同以往。在本次“护刃行动”开始的头三天,以军在加沙地带倾泻的炸弹数量已经是2012年以军发起的“防务之柱”行动的两倍。此外,以往在国际社会斡旋之下,双方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停火协议,而本次冲突中,尽管埃及、美国以及联合国多次介入调停,但冲突双方均未展现出彻底停火的意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