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因航空管制,我国华东和华中12个机场将有为期26天的大面积航班延误,该消息让一些外电把关注点放在“空管是受高频度演习活动影响”,“在华东地区人口密集的走廊举行军演”上。但在英国航空技术研究所学者看来,对于航运业来说,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航空管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出合理性安排。航空管制就是守护天路,尽管它会造成航线瘫痪、旅客滞留,令航空公司蒙受损失。空中军演、恶劣天气、航班密集甚至大型航展都会造成航空管制。近些年,为提高飞行安全和空域使用的效率与经济性,各国都在航空管制领域尝试着变革。
中国空管学习欧美“协同决策放行”
近几年,北京、上海、昆明等地机场因大面积航班取消引发乘客不满的情况常引起外电关注。即使这次中国民航局主动公布航空管制信息,一些外媒还是“以老眼光看新鲜事”。《纽约时报》22日的报道回顾说,去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被航空业观察机构“航空数据”列为“最不按时起飞”的两个国际机场。北京仅有18%的航班按时起飞,上海是28%,排在它们后面的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38%)。频繁的航班延误导致乘客抱怨、抗议甚至演化为针对机场人员的暴力行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2日报道说,中国或将有更多航班被取消,“过度谨慎的航空管制和对民航飞机空域的诸多限制,是导致航班延误的两个原因,此外,中国的航班也时常受浓重雾霾的影响”。还有美国媒体22日援引航空业组织国际机场协会的数据说,2013年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的客运量分列全球第21位和第36位,约8300万人次的客运总量已超过伦敦希斯罗机场和芝加哥奥黑尔机场。
相关材料显示,在中国,因空军活动进行航空管制,大约会造成10%的航班延误。华北空管局一位业内人士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造成航空管制的原因,主要是外站流量控制、恶劣天气影响、军事演习等,此外,举办大型航展也需要航空管制的配合。美国的低空是对外开放的,控制少一些。相比而言,中国民用航空可用空域资源有限,分布上也不是很合理。而航班流量大、飞机多,起降需满足最低间隔,都给管制调配带来很大压力和较高难度。每当遭遇流量控制或天气影响时,航空公司都会想办法克服,但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且满腹委屈,面对整个客舱的旅客,会无奈地把矛头指向航空管制。
据该业内人士介绍,航空管制员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调配空中流量。民航局此次提前公布大面积航空管制的做法还属第一次。他认为,这样做能让乘客有心理准备,提前安排好出行计划,也让不同空管局之间,机场、航空公司和空军之间能更直接、迅速地互通信息,通力配合,协调好航班,做好应对预案。提前公布航空管控的做法今后或将成为一个趋势,尤其是雷雨、除冰季节。在空管方面,中国也在学习欧美“协同决策放行”机制,在各空港服务部门间加快筛选、发布、分享有效信息,以达到协同放行、无隙沟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低碳减排,如减少滑行等候和跑道头等待时间等。
“航空管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出合理性的安排,因为对于航运业来说,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英国航空技术研究所的学者约瑟夫·海希姆22日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海希姆说,欧洲国家很少会因领导人出访,或突然遇军机飞行而下达航空管制通知,原因是这些特殊飞行平常就留有专门通道和飞行高度,不会影响民航客机的飞行。欧洲航空公司还以航空安全为首选,对一些冲突或危险地区宁愿赔本也要绕道飞行。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坠机后不到3小时,记者试图订购从英国直飞乌克兰国内的航班,但各航空公司都拒绝提供服务,经询问才知道它们接到航空管制通知,放弃所有飞往乌克兰的航线,要等时局明朗后再做出何时恢复的决定。据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已对此次马航坠机事件得出调查结论,失事客机没有飞经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航空管制区。
遇上恶劣天气导致的航空管制,各家航空公司只能对焦急等待的乘客说“抱歉”。2010年4月,冰岛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山灰导致欧洲各国一周之内被迫取消9.5万个航班。欧洲常见的罢工潮也给航空管制部门带来麻烦。今年6月,因不满薪资待遇,法航地勤部门员工宣布罢工一周,当时《环球时报》记者正计划从伦敦飞往瑞士,结果原本两小时的航程,却足足耗费了1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