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过电话后,要求俄罗斯政府迫使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允许国际调查人员“完全自由地进入坠机现场”。奥朗德表示:“如果俄罗斯不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其后果将由22日召开的欧盟外交事务委员会来决定。”法国总统办公室透露,法国首度支持美欧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20日晚些时候,奥朗德与俄总统普京通电话时,也劝说他亲自出面劝说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别妨碍调查,同时交出黑匣子”。
此前一向对美欧制裁俄罗斯持保留态度的意大利政府,近日也发出了乌克兰危机以来最强硬的警告称:“如果俄罗斯在马航坠机事件上不合作,我们当然支持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20日则透露,荷兰政府已经向联合国派出一个代表团,以便游说联合国支持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制裁。吕特19日称,他与俄总统普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电话交谈,称遇难者遗体受到粗暴对待,令荷兰“狂怒”。美联社当天说,一些关于遇难者遗体正在腐烂的报道引发“世界范围的愤怒”,尤其在遇难人数最多的荷兰。
“我个人认为,马航事件是个转折点,”拉脱维亚外长埃德加斯·林克维奇斯20日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如果之前还有人认为,那些事都是发生在乌克兰境内的,跟我们无关的话,但现在马上就能看到,所有的受害者都源于西方。”
有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28个成员国最快会在22日采取包括冻结与普京关系密切的所有公司和个人财产的严厉措施。
对俄实施“伤筋动骨”制裁恐怕不易
不过,国际政治分析家却表示,欧洲真正要对俄罗斯实施“伤筋动骨”的制裁恐怕不容易。
德国总理默克尔20日先后与英国、法国、奥地利、荷兰、芬兰、乌克兰和俄罗斯国家领导人通电话,其通话的核心是:寻求避免直接对抗的政治途径。
面对巨大政治压力的普京20日也表现出一定的妥协。当天,俄罗斯总统官网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政府也呼吁国际社会前往坠机现场进行调查,并表示“俄罗斯正尽一切可能将乌克兰东部的局势从军事冲突转到谈判桌上去”。
21日,普京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奥朗德、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荷兰首相吕特等共同发布消息称,一致同意国际独立委员会有权自由进入马航空难现场。
尽管普京姿态有所放软,但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家马科斯·阿拉纳却表示:“乌克兰危机的核心问题眼下并没有解决。马航坠机事件导致本地区冲突扩大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阿拉纳还分析指出,乌克兰危机在马航事件之后可能会有三种结果,其中最可怕的结果是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彻底崩盘”,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全部中断,欧盟与俄罗斯的贸易和石油交易也全部中断,这将会导致整个欧洲经济崩溃,并且让欧洲发生局部战争。
事实上,阿拉纳的分析并非危言耸听。俄总统普京21日发表措施强硬的演说:“俄罗斯已尽最大可能帮助国际民航组织官员、联合国官员前往现场调查,但事实却是基辅政府重启战火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没有任何人有权利用眼下的悲剧来实现卑鄙的目的。”(陈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