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手与漠视,加剧利比亚动荡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7-22 07:30:14

撒手与漠视,加剧利比亚动荡

  7月16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武装人员在损毁的客机前巡逻。新华社发

撒手与漠视,加剧利比亚动荡

7月16日,在利比亚的黎波里,两辆汽车在冲突中损毁。新华社发

  7月21日,利比亚民兵武装在首都的黎波里国际机场一带的激战已经进入第九天。机场内超过90%的飞机以及包括航空控制塔在内的多处重要设施遭到损毁。此时距离2011年初利比亚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并导致内战已有三年。

  然而,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却未给利比亚带来渴望已久的民主与稳定。相反,血腥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国家在动荡与混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人们不禁要问:利比亚怎么了?局势发展到目前如此糟糕的地步,当初粗暴干涉利比亚内政的欧美国家显然难辞其咎。

  目前状况与卡扎菲时代相比更加糟糕,没有建立法治,正一步步滑向无政府状态

  2011年10月,在欧美国家对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和资金等援助,甚至直接进行空袭的背景下,利比亚内战最终以该国前领导人卡扎菲的死亡宣告结束。然而,推翻旧政权的狂喜很快就被权力真空引起的派系纷争所取代。部落武装拥兵自重并冲击国民议会大楼,美国驻利大使在班加西遇袭身亡,临时政府总理遭绑架等事件接连发生的背后,揭示出内战后利比亚的安全局势每况愈下。

  今年以来,利比亚局势变得愈发危急。年初,就在利比亚民众为推翻卡扎菲统治举行三周年纪念活动前夕,突然传出前军方将领发动政变的消息。退役将军哈弗特尔率领其亲信部队和支持者宣布解散现政府。然而,就在此事即将不了了之时,利比亚军事警察部队司令穆赫塔尔·费尔纳纳5月18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由60人制宪委员会代行议会职能。7月上旬开始,利比亚两派民兵武装为争夺首都的黎波里国际机场的控制权持续激战。激战中双方不仅动用了迫击炮、火箭弹,还出动了坦克,机场多处重要设施及绝大部分飞机遭到损毁。

  伴随着动荡局势的升级,是巨大的人员伤亡。据利比亚国民大会内政委员会统计,去年因暴力活动造成的死亡人数为643人。国际人权观察组织不久前发表报告说,“目前利比亚人权状况与卡扎菲时代相比更加糟糕,没有建立法治,也无法保护公民权利,该国正一步一步滑向无政府状态”。

  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约500人,主要为中资机构员工,可能还有一些在利中国公民尚未在使馆登记。目前暂时没有中国公民在此次冲突中伤亡。使馆方面已发布安全警示,正密切关注局势发展,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随时准备采取进一步必要措施,维护在利中方人员的合法权利。

  动荡局势发展到令人忧心的局面,缘于利比亚国内和地区局势发展多方面原因

  利比亚局势发展到如今的局面,令人忧心。从利比亚国内和地区局势发展的层面来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国内部落武装之间利益斗争激烈。利比亚是一个由部落组成的国家。全国有超过500个部落,其中瓦尔法拉、阿祖维和卡达法三大部落的人口总数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在卡扎菲执政时期,采取高压手段维持各部落之间的平衡。而在这种局面被打破后,仍未找到新的各方利益平衡点,各派系武装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争夺石油和政治权力。

  其二,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军事力量。由于政治利益斗争不断,临时政府至今已换了4届总理,虽勉强维持运转,但控制力极弱。同时政府与国民大会争斗不休,导致宪法迟迟不能出台,总统选举遥遥无期。此外,临时政府缺乏一支能够掌控全国局势的强有力的军事力量。现实的尴尬情况是,部落武装比中央政府部队的装备数量更多,且更为精良。

  其三,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加剧分裂风险。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的油田和运输港口位于利比亚东部。因此东部地区要求自治的呼声很高,其他地区则强烈反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利比亚面临再次内战甚至分裂的风险。

  在利比亚国内局势不稳的情况下,“基地”组织等恐怖主义势力乘虚而入。一些极端组织利用利比亚局势的动荡无序,趁机在此兴风作浪,扩大势力。由于武器泛滥,利比亚许多地区已经沦为恐怖活动的大本营,进而威胁地区内其他国家的安全。7月19日,埃及边防部队就遭到利比亚一侧恐怖分子袭击,酿成21名埃及官兵死亡的惨剧。

  此外,利比亚周边一些国家的局势动荡也给利比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乍得、尼日尔、苏丹、突尼斯和埃及等国的局势近年来大都处于动荡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利比亚局势的恶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