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州附近,来自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代表和医疗专家视察马航MH17航班坠毁现场。 新华社/路透
7月21日,在乌克兰基辅马来西亚使馆外,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右)向马航MH17航班遇难者致哀。新华社/美联
马航MH17坠毁事件国际联合调查团20日成立,成员包括荷兰、马来西亚、英国空难调查处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官员。与此同时,俄乌法德英等国领导人分别通电话协商,要求对事故原因进行客观的国际调查,并为调查人员创造安全环境。21日,首批30余名国际组织专家已抵达乌克兰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展开调查。
乌称无法保证调查团安全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20日发表声明说,马航MH17坠毁事件国际联合调查团已经成立,成员包括荷兰、马来西亚、英国空难调查处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官员。但他说,国际联合调查团被乌克兰政府告知,坠机现场处于民间武装控制之下,乌政府无法为调查团建立安全走廊,也无法保证调查团在调查过程中的安全。
法国总统府发表公报说,法国总统奥朗德20日晚与普京通电话,要求普京运用其影响力,使乌民间武装停止阻碍对空难的调查。
据乌总统网站消息,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20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波罗申科向默克尔通报了乌东部地区当前形势和乌方在配合国际调查方面所作的努力。波罗申科说,马航空难是一次“恐怖主义行动”,应对恐怖主义给予决定性打击,制止那些派遣恐怖分子、为其保障武器供应和对其提供支持的人。
澳大利亚搜寻马航MH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21日发布消息说,该中心总协调人安格斯·休斯敦日前接受澳大利亚总理任命,同时负责澳方对马航MH17坠毁事件的调查和善后工作。
荷兰专家坠机现场验尸
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在基辅对媒体说,首批30余名国际组织专家来自荷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乌克兰政府将帮助这些专家进入坠机现场,为此需要建立人道主义通道。
亚采纽克说,截至当地时间21日中午,已经找到272具遇难者遗体。他表示,乌克兰打算把马航空难事故调查权转交给荷兰主导的空难调查委员会,并将遇难者遗体交由荷方鉴定。
乌克兰紧急情况部21日发布消息说,第二列用于运送遇难者遗体的列车已抵达坠机现场附近的托列兹火车站。不过,由于东部民间武装“封锁出口”,装有192具遇难者遗体的第一列火车仍停在该火车站。
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同一天说,约250名遇难者遗体已经被找到并移入火车冷藏车厢,最终可能移交荷兰方面尸检。亚采纽克认为,荷方应当主导空难调查。
这支由荷兰尸检专家组成的团队21日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乌观察员陪同下抵达距坠机现场不远的乌克兰托列兹市火车站。法新社报道员看到,专家们佩戴防护面具和照明灯,依次打开载运超过200名遇难者遗体的列车车厢。
在检查主要的坠机现场后,团队牵头人范弗利特表达了对遗体搜寻人员的钦佩,“这里的工作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范弗利特说,鉴于当地的气温和客机残骸分布的范围,救援人员“在地狱一样的地方完成了极为困难的工作”。
俄方愿为调查提供帮助
俄罗斯总统普京20日分别与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德国领导人通电话,表示俄方愿为马航MH17客机空难调查提供必要帮助。
据俄罗斯总统网站消息,普京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通电话时说,俄方希望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对马航空难所有情况组织并进行仔细的国际调查,俄方愿意继续提供必要帮助。
在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通电话时,普京与阿博特商定相互合作为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在乌克兰的调查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普京向阿博特详细通报了俄方为推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对空难开展国际调查所采取的步骤。双方强调,在对空难调查结束前要避免发表政治化声明。
普京与阿博特商定,两国外交部门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相互协作,为国际专家在乌克兰的调查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包括为专家在空难现场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在与荷兰首相吕特通电话时,普京与吕特强调,必须保证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专家尽快进入空难现场,开展独立、客观的调查。双方指出,在乌克兰首先是在空难现场地区,尽快停止战斗行动极为重要。
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普京与默克尔指出,鉴于围绕马航空难形成的局势,重要的是乌克兰国内冲突双方应为专家开展客观、独立的国际调查提供必要条件,首先为其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安理会拟表决马航坠机决议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20日说,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坠毁事件,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可能最早于美国东部时间21日下午表决一份决议草案,要求国际调查人员“完全且不受限制”地进入坠机现场。
毕晓普当天在美国华盛顿告诉媒体记者,她期待安理会全体成员支持澳方提议。
澳大利亚19日晚向安理会其他成员散发决议草案。法新社报道,预计安理会于美东时间21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22日凌晨3时)对澳大利亚提出、法国和立陶宛等国联署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决议草案呼吁地区各方就国际调查坠机事件给予充分合作,要求包括乌民间武装在内的各方立即停止在坠机地点周围的一切军事活动,以保证国际调查人员安全。
草案要求各国和地区各行为方就国际调查马航坠机事件充分合作,乌民间武装应避免任何可能破坏现场完整性的行为,确保调查人员“安全、完全且不受限制”地出入那里及其附近区域。
一些不愿公开姓名的西方国家驻联合国外交官说,俄罗斯参与了决议草案的讨论,眼下不清楚俄方是否会支持草案最终文本。
科普
找到黑匣子 又能披露啥
马航MH17航班失事后,其黑匣子下落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经历这种毁灭性空难后,黑匣子还能提供哪些有用信息呢?可以肯定的是黑匣子无法揭示是谁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但却能为破解空难谜团提供很多核心证据。
问:为何聚焦黑匣子?
答: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从空难发生到飞机坠地,“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这两个黑匣子是能向调查人员提供最丰富信息的机载装置。借助它们,可以“情景再现”般分析细节,寻找证据链。找不到黑匣子,空难之谜无法破解。
问:黑匣子是否会坏?
答: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航空界一直在用黑匣子。在大多数空难中,黑匣子能经受住爆炸解体、剧烈燃烧、入水浸泡等破坏。但在少数案例中也曾出现“语音记录器”因设置错误或电路故障只存有少量通话内容。有的“数据记录器”因在深海浸泡两年之久,导致部分数据无法恢复。
问:MH17黑匣子能“说”些啥?
答:首先它能为此次空难是否系导弹攻击所致提供核心证据。导弹很难直接命中驾驶室并炸死飞行员,因此“语音记录器”或可透露出正副驾驶或机械师、空乘人员对空难起因的最初反应。
“数据记录器”则能告诉专家,导弹是直接命中,还是近距离爆炸摧毁;是一弹尽毁,还是伤及飞机重要系统后引发连锁反应致飞机失控;抑或飞机受损不大,但飞行员处置不当,致机毁人亡。
此外,数据记录反映的中弹部位、损毁程度有助专家推测导弹类型,比如肩扛式导弹和远程地对空导弹造成的破坏绝不一样。
问:解读黑匣子需多长时间?
答:每次空难的原因及破坏程度都不尽相同,调查人员可能需通过清洗、真空干燥、数据下载、修复读取等步骤来解读黑匣子信息,如果顺利该过程最短可能需要数周。
但如果黑匣子中支撑器件的基板、芯片等基础部分受损,则破译会遇到很大困难。在与黑匣子无法破译有关的个案中,其调查结论可能在空难后一年甚至数年后才公布,而且语焉不详,难以服众。
问:破解类似空难有无先例?
答:2001年,乌克兰防空部队试射的一枚S-200远程防空导弹失控,击落一架俄罗斯客机。调查人员最初怀疑是爆炸物在机舱内爆炸引发空难,但在“语音记录器”中飞行员反映是“外来物”击中飞机。“数据记录器”及机体残骸则揭示“外来物”在飞机近旁爆炸,其弹片大范围击中客机,这绝非肩扛式导弹所为。
最新动态
俄:乌战机曾接近马航客机
俄罗斯国防部21日说,俄罗斯监控设备显示,乌克兰空军一架“苏-25”战机曾在马航MH17客机坠毁前接近客机。
俄罗斯空军伊戈尔·马库舍夫中将在记者吹风会上说:“俄罗斯空域控制系统发现乌克兰空军一架飞机,应该是一架‘苏-25’(战斗机),朝着马航波音客机的飞行方向紧急起飞。”
“这架‘苏-25’战机离波音客机的距离是3到5公里,”他说。
一同出席记者吹风会的安德烈·卡尔塔波洛夫中将说,马航客机当时的航行线路向北偏离航线,最多偏离距离为14公里。他说,“苏-25”战机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维持在1万米的高度。
“这架军用飞机沿着一条民用航线,与一架客机同时飞行,并在相同的飞行高度,它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我们希望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卡尔塔波洛夫说,在马航客机坠毁当天,俄罗斯国防部检测到乌克兰用于导弹系统的雷达站有异常活动。 “从7月17日开始,乌克兰雷达站的活动强度达到最大值,”他说。
他表示,既然美国声称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发射了一枚导弹,它就应该公布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卫星图像”。
他说,“(国际社会)没有人见过这些图像”。
卡尔塔波洛夫还说,俄罗斯从未向乌克兰民间武装提供“山毛榉”防空导弹,也没有提供其他任何武器及设备。
马航MH17航班17日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共298人全部遇难。飞机坠毁地点处于乌民间武装控制之下。
虽然飞机坠毁原因尚未确定,但不少西方国家暗示飞机由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用“山毛榉”防空导弹击落,这一武器由俄罗斯提供。
声音
普京:不应将坠机用于政治目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任何人都不应将马航波音客机在乌坠毁用于自身狭隘自私的政治目的。
“俄罗斯24”电视频道播出普京声明称:“我想就顿涅茨克上空发生的可怕悲剧事件再次表明俄罗斯如何看待目前的乌克兰局势。我们曾不止一次呼吁交战各方立即停止流血冲突,坐到谈判桌前。”
他表示:“可以确信地说,如果6月28日乌克兰东部没有恢复军事行动,这场悲剧就一定不会发生。与此同时,任何人都不应也没有权力将这场悲剧用于实现自身狭隘自私的政治目的。这种事件不应使人们分裂,而应使人们团结起来。”
普京认为:“有必要尽一切努力确保国际专家在空难现场的工作安全。目前顿巴斯、顿涅茨克的代表、乌克兰紧急情况部代表和马来西亚专家已经在那里开展工作,但这还不够。”
他强调:“应在国际民航组织和相应国际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名副其实的专家组到坠机现场展开工作。需要尽全力保障小组的全面和绝对安全,保障其工作所需的人道主义走廊。”
克里:击落马航的导弹由俄提供
美国国务卿克里20号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击落马航MH17航班的导弹是由俄罗斯提供的。他强烈要求俄罗斯站出来,对其支持的武装分子的行径负责。克里还提出多项证据坚称向亲俄武装分子提供军火的俄罗斯要为击落客机负责。
“目前证据清晰,俄罗斯支持了分离主义分子,为他们提供了装备。并鼓励他们、训练他们。俄罗斯应该站出来改变现状。”克里说。
克里表示自己曾做过检察官,他认为是亲俄武装分子击落马航客机,证据充分。“我们取得导弹发射时的图像,知道发射轨道,知道它从何而来,也知道时间正是客机在雷达消失的时间,我们从语音识别知道,分离主义分子曾吹嘘击落飞机,这一串证据显示,俄罗斯需要负上责任。”
专家:美无证据表明民兵与坠机有关
俄罗斯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弗拉基米尔·巴秋克向俄新社表示,美国没有证据表明在乌坠毁的波音客机系被民兵击落,而美国驻俄大使馆网站上出现的美国政府对空难的评价则只是企图向俄罗斯和乌克兰东部自行成立的共和国政府施加心理压力。
美国驻俄大使馆网站周日出现了名为“美国政府评价马航客机坠毁及其后果”的文件。其中指出,波音客机“可能被乌东部分离分子控制区域发出的‘山毛榉’地空导弹击落”。此外,文件还包含对俄罗斯向民兵供应武器的指责。其中美国政府在文件中还援引了社交网络上的消息。
巴秋克向俄新社表示:“这种‘证据’出现在美国使馆、国家机关的网站上,且由包括总统和国务卿在内的美国高官政界人士转发,表明他们没有任何实际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论断。”
专家认为,美国人基于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得出结论的事实也表明他们缺乏严肃的证据基础,客观的国际调查将证明“这些论断距离真相很远”。(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