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人收到疏散警告 以色列总理称不会收手

作者:王文心 青木 刘畅 刘洋 柳玉鹏 陈一 来源:环球时报综合
2014-07-18 10:35:00

  和平为何这样难

  16日,以色列多地响起防空警报,守卫特拉维夫地区的“铁穹”防空系统至少拦截了4枚火箭弹。特拉维夫市一所居民房屋受到轻微损坏。

  “明明是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哈马斯为什么还要打呢?”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16日对哈马斯拒绝停火表示不解。文章说,哈马斯发射的大多数有威胁火箭弹都被“铁穹”系统拦截,有时他们发射的火箭弹甚至没有有效载荷,不可能造成伤害,但哈马斯的武装人员依然一次次把火箭弹射向以色列。

  《悉尼先驱晨报》分析称,哈马斯执意如此的目的可能有三:第一,哈马斯要的是以色列结束对加沙地带多年的封锁,哈马斯及加沙平民都不希望继续生活在以色列严密控制的“大监狱”里;第二,火箭弹已成为哈马斯的政治手段而不仅是武器。一旦停火,血腥恐怖的照片不再流向国际社会,外界对以色列的道德谴责会消失;第三,哈马斯财政困难,其4万公务员已欠薪数月,原本支持它的埃及穆尔西政权被极厌恶哈马斯的塞西推翻,叙利亚的巴沙尔也无力支援,哈马斯仅剩卡塔尔和土耳其两个后台。多重困境下,“不论尸首堆得多高,也只有继续好战”。

  “这(军事行动)在道德上是有问题,但我们没有更道德的答案。如果他们持续向我们开火,我们的母亲和孩子甚至不能睡个整觉,我们能怎么办呢?”15日,已经年逾九旬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依然要受到道德的质疑。他在辩称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是因“没有办法”的同时,也对危机最终会平息表示乐观。今年5月,在教皇方济各倡议下,佩雷斯刚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一起为和平祈祷。他在采访中称赞阿巴斯是为和平做好准备的真正负责的领导人,“我想我们会与他缔造和平”。

  但在哈马斯眼中,阿巴斯已无力代表加沙。以色列《国土报》称,正是因此,哈马斯才对埃及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却未与自己磋商感到愤怒。该报还透露了停火协议背后许多内幕:15日,先是正在维也纳与伊朗就核问题进行谈判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分别给内塔尼亚胡、阿巴斯和埃及外长舒库里打电话,提议自己去开罗斡旋巴以冲突,没想到遭以色列和埃及拒绝,称双方已经直接接触,“没必要”劳烦美国斡旋。埃及希望借机展示塞西能处理危局。以色列则害怕美国干涉让哈马斯受到鼓舞。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以色列放松对加沙的封锁,开放拉法口岸,释放50名巴勒斯坦囚犯。但协商过程没有哈马斯参与,以方谈判人士则全部来自军方。结果不仅哈马斯是从媒体上得知停火协议,以外长和经济部长也都是从电视上看到协议达成。

  中国特使急赴巴以斡旋

  “以色列强硬打击哈马斯令美国难办”,美国《华盛顿邮报》说,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被迫做决定,是否要阻止自己在中东最亲密的伙伴。而内塔尼亚胡16日依然强硬,他在与意大利外长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告诉西方,除非加沙非军事化,否则以军不会收手。他突然把脸转向意大利外长说,“想想假如罗马、佛罗伦萨总被袭击,你也不会接受,你会反击”。

  15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大使将于7月15日至26日访问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中东地区有关国家,就缓和当前巴以紧张局势做工作。这是吴思科今年第三次巴以之行。有接近中东事务的外交知情人士16日对《环球时报》说,依据原先日程,吴思科7月上旬访问伊拉克、土耳其和伊朗,他从伊朗直接向西访问巴以是临时做出的安排。“7个月内3赴巴以,这算得上罕见的密集安排”。

  6月吴思科访问巴以时,分别与巴勒斯坦总理哈姆达拉、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以及以色列谈判事务代表利夫尼等举行了会谈。吴思科当时表示,巴勒斯坦问题与周边叙利亚、伊拉克局势息息相关,好多问题都是为极端分子所利用,因此中国方面也要从地区视野范围看待巴勒斯坦问题。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正是出于这样的大视野考量,7月吴思科先去了处于中东动荡核心的伊拉克,接着访问了土耳其和伊朗,“此次12天行程,还要访问巴以周边多个国家”。

  “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ISIS)的触角已伸向加沙”,CNN说,摩萨德前负责人哈列维警告说,对以色列而言,“哈马斯不好,但还有比哈马斯更糟的选择,ISIS已经在加沙地带招募人手了”。英国《卫报》说,正因为一旦哈马斯被消灭,会有更极端组织控制加沙,以色列的战略始终是削弱哈马斯,而非摧毁它。

  德国《柏林晨邮报》16日说,从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到叙利亚内战,再到伊拉克危机和巴以冲突,中东每一天都向深渊更近一步。这就像1914年的欧洲,各国都在梦游,最终大祸临头。【环球时报驻以色列、德国特约记者 王文心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刘畅 刘洋 柳玉鹏 陈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