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会”助力鲁韩经贸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
2014-07-16 10:03:00

  7月3日至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谈后共见记者时说,两国将加大中韩自贸区谈判力度,争取在年底前结束谈判,为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创造更好条件。有媒体称“韩中关系是史上最佳时期”,第三届韩国商品博览会的召开正顺应天时。

  2014年第三届(济南)韩国商品博览会7月11日在山东济南召开。300余家韩国参展商热情参展的背后,折射出鲁韩经贸合作存在巨大的商机。借助“韩博会”,鲁韩经贸合作秉天时、得地利、应人和,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应天时

  7月3日至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3日在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谈后共见记者时说,两国将加大中韩自贸区谈判力度,争取在年底前结束谈判,为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创造更好条件。习近平提到“风好正扬帆”,并表示未来中韩两国会更加紧密的合作。

  有媒体称“韩中关系是史上最佳时期”,第三届韩国商品博览会的召开正顺应天时。济南市市长杨鲁豫在当日开幕式表示,随着中韩自贸区谈判逐渐深入,济南将借此机会,同韩国进一步合作,建设中韩产业合作济南先行示范区,加强住宅产业化、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作为本次韩国商品博览会韩方主办者之一的韩国投资贸易振兴公社社长吴永镐说,中国目前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的三大贸易国之一。“习近平主席就任后于上周首次访问韩国时说,韩国是中国的老朋友,强调中韩两国友谊久长,并表示未来中韩两国会更加紧密合作。我认为韩中经济合作也达到了史上最好的氛围,现在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氛围,全方位扩大两国间的合作,深化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应邀出席当日开幕式的大韩民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黄胜炫也表示,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与朴槿惠总统就两国未来发展方向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韩中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人员往来等诸多领域的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山东与韩国在经贸、人文、人员交流方面日新月异、不断深入。希望韩国商品博览会将优质高档的韩国产品介绍给山东民众,并藉此进一步扩大韩国与山东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得地利

  作为最早与韩国开展经贸往来的省份,韩国在华投资的“半壁江山”落户山东。2013年,山东与韩国进出口294.6亿美元,约占中韩贸易总量的11%。山东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水海产品对韩出口位居全国前列。

  便捷的交通助推了鲁韩经贸深化发展。山东沿海港口与韩国开通了8条海上定期客货班轮航线,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个国际机场每周有往返韩国的航班,山东还是中韩两国确定的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的试点地区。此外,依托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山东正探讨推进中韩铁路轮渡项目,进一步促进与韩国的互联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致力于金融改革的山东,与韩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已经在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有5家韩资银行在山东设立了7个分行,另有1家韩国投资的金融担保公司在山东落地。此外,山东企业赴韩投资日益活跃。特别是去年,山东的迪尚集团成功收购韩国著名的上市服装企业Avista公司,成为首例中国企业并购韩国上市公司案例,也为加强山东与韩国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日,中韩两国领导人就中韩自贸区建设“时间表”达成共识:争取今年年底前完成中韩自贸区谈判。鲁韩经贸合作秉天时、得地利、应人和,有望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顺人和

  山东各省市与韩国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为鲁韩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山东各县市与韩国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22对友城关系,是中国与韩国建立友城关系最多的省份。利用这一优势,山东将围绕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地方城市、园区、旅游会展,以及农产品食品对韩出口、产品标准交流与互认等领域,积极推动中韩地方经济合作。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韩经贸等方面的往来,在中韩建交的第二年即1993年,济南市就和韩国水原市结为友好城市;在2011年6月,又与大田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以此为纽带,济南与韩国的双边关系稳步发展,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截至去年底,韩国企业在济南设立了116个投资项目,包括韩国LG、SK、锦湖、大宇等享誉世界的品牌企业纷纷在济南落地生根;2013年,济南市对韩国实现进出口额25774万美元,同比增长11.9%,增长幅度保持高位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日,山东省黄淮海集团、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济南新材料产业园、韩国实相国际株式会社共同签订了四方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启动中韩尖端产业融合园项目。此次合作不仅为韩国企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提高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也将有力推动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