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炉的美联储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较为明确地向市场传达了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时间表,但由于其仍未能就首次加息时间给出明确信号,近期一直在80边缘徘徊的美元指数终于跌破这一重要关口,美国股市也有小幅调整。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美元跌破80的相对弱势不会维持太长时间。随着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复苏强于第一季度,向好的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以及美联储加息时点逐渐清晰,美元指数必将稳定重归80以上的正常区间。
尽管如此,美元近期温吞水般的走势仍不给力。美元为何与持续复苏的美国经济不合拍?中国拥有约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何令这样庞大的外储不缩水?
美元不强反证复苏不强
7月11日亚市盘中,美元指数小幅走升至80.16附近。考虑到在非农等就业数据积极的背景下,美元短期恐维持疲软。虽然其他经济数据表现积极,但无法对美元起多大的提振作用,反而使得非美货币维持坚挺。
2013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由预期渐成事实,美国经济复苏的相对强势也不断得到确认,由此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升值也是大势所趋。但事实上,美元指数不仅没涨,也没横向整理,而是一路下行。2013年7月9日,美元指数是84.75;2014年5月6日,单日大贬0.45%之后跌至79.06,华尔街见闻网站甚至用“美元全线崩溃”来做报道标题。
在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公布后,美元指数应声大幅下滑至79.98。
澳洲国民银行高级外汇分析师劳森认为,原本市场预期美联储将承认后期经济数据的改善,但事实并未如投资者所愿。此前市场一直预期美联储将因经济数据改善而给出升息时间的预期,但结果依旧没有给出明确指引,这令投资者感到失望,也是助推美元下跌的重要原因。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表示,美元不强恰恰反证了美国经济复苏不强劲。伴随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9%的较差表现,美联储调降了经济增长预期为2.1%~2.3%,不再像年初预计的增长3.1%那样乐观,美国经济还处于缓慢复苏中未能自拔。
控制外储增量
就市场对美元的经常性误判,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分析师程实指出,2013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对美元汇率走向存在明显和普遍的误判。误判是危险的,一方面,目前很多微观主体的投资决策、战略制定,甚至宏观的政策谋划,都是基于美元升值的基准情景。误判了美元,实际上就在各种博弈中陷入了被动;另一方面,汇率急贬往往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系出现问题的重要引爆点,误判美元汇率,会让新兴市场国家产生麻痹心理,进而在管理系统性风险上缺乏足够的审慎。新兴市场国家需要改变跟风性质的预期,重新认识美元汇率。
中国外汇管理局7月7日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中国一季度外汇储备总额增至3.94万亿美元。一季度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1259亿美元,以人民币计算约为769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按照目前增速,中国外汇储备很可能在今年二季度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
摩根士丹利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导致美元固定收益上涨。加之中国今年加大了“去美元化”,这对非美其他货币尤其是欧元提供较好支撑。
5年内,中国外汇储备已翻了将近一番。数据显示,外汇储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0%,央行的资产负债货币结构不匹配,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和成本对冲压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控制好外储增量的要点在于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化解,达到“藏汇于民”,这就需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政策的配合。“如果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有更多的话语权,我们也不必要储备这么多的外汇来抵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