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艳羡也遭人嫉妒 “金砖”依旧成色十足(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07-12 00:00:00

  “QE”的后遗症

  如果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唱衰论者的调调显然缺乏支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数年来,金砖“成色”依然。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据半壁江山。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本世纪前10年,金砖国家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4.1%的全球平均增长。 2013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21.31%。国际组织预测,金砖国家2014年整体经济增速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倍。

  唱衰论者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金砖国家的褪色与QE(量化宽松政策)有关。

  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曾经傲慢地表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遗憾的是,40年过后,这一情况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在引发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表现变糟的诸多因素中,国际资本外逃是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美国QE的实施与退出,国际资本的进入与撤离对新兴市场的冲击不可小视。或者可以这样说,新兴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罹患了“QE后遗症”。

  “南南合作”的建设力量

  金砖国家领导人即将举行的巴西峰会之所以被媒体广泛关注,是因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极有可能在这次会议上从设想变为现实。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为新兴经济体提供基础建设投资,而外汇储备库是金融动荡的防火墙。”樊勇明说。

  分析认为,金砖银行的设立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撬动”。从目前全球经济金融的格局来讲,许多金融机构由发达国家控制,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中日益重要却没被赋予更多话语权。

  而金砖开发银行主要面向金砖国家,资金使用主要用在这5个国家,相对来讲比较集中。因为每个成员国出资100亿美元,以后定期注资且绝对控股,西方国家不会在此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一直缓慢,成立金砖银行,是新兴国家主动积极促进其改革的重要一步。”樊勇明说,但这并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对现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毕竟世界银行体量太小(600亿美元)。”

  更有论者认为,金砖国家原本的概念已经异化,其本身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代名词。这个层面的意义对于金砖国家乃至整个新兴市场的长远发展都是更为关键的,这才是“金砖国家”真正的涵义所在。

  (杨子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