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马伊拉克乱局系白宫自酿苦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07-12 00:00:00

  伊拉克乱局至此,总理马利基依旧难以拿出“良方”。美国为何不逼其立即下台?对此,曾经担任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顾问的齐德里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分析了原因。他称,2010年前他就曾呼吁白宫放弃对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的支持。他认为,若马利基继续留任,会打造一个分裂的专制政府,重创美国利益。如今,白宫不抛弃马利基,导致美国在伊拉克甚至更广泛的中东地区面临战略败局。

  马利基出生于一个虔诚的什叶派家庭,从小就憎恶统治伊拉克的少数逊尼派,特别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青年时期,马利基加入了崇尚神权政体的达瓦党。早期的很多暴力事件,特别是自己亲属的遇害,在马利基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身为达瓦党一员,在萨达姆的逊尼派政府执政期间,马利基流亡于伊朗和叙利亚两地,组织反对萨达姆政权的秘密行动,并成了达瓦党在大马士革分支的领导。

  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后,马利基重返家园,担任临时政府总理贾法里的顾问。2004年,美国正式结束对伊拉克控制。美伊共同携手,帮助恢复伊拉克秩序。

  2006年,贾法里被迫下台后,布什政府急忙寻找取代人选。齐德里当时认为马利基是唯一人选。原因有三:第一,占人口50%的什叶派伊斯兰能接受他;第二,他工作努力,行事果断,总体清廉;第三,他的政治根基不牢,需要与其他伊拉克领导合作,组建联合政府。马利基于2006年5月20日成为伊拉克总理,并发誓要领导一个强大团结的伊拉克。

  马利基上台的第一年充满了挑战。其中一件大事就是伊拉克的觉醒运动。在长期磋商之后,逊尼派阿拉伯部落和复兴党叛乱分子同意将枪口转向基地组织。但马利基根本不愿意给予他们资金和武装支持。

  到了2008年,伴随着伊拉克北方的逐渐安定,马利基对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他与政治对手达成妥协,与跨国公司签下数十亿美元合同,帮助伊拉克进行现代化建设。在进展开始的一年后,这个国家似乎又重新走上了轨道。

  然而,马利基很容易就陷入阴谋论的思维模式中。他深信什叶派伊斯兰主义者对手萨德尔要搞垮他。因此在2008年3月,马利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兵讨伐巴士拉的什叶派民兵。虽然此役惊险,但马利基采取的军事行动还是取得了胜利。在伊拉克历史上,什叶派伊斯兰总理打败伊朗支持的什叶派伊斯兰民兵,发生这样的事情尚属首次。马利基也因此受到了热烈欢迎。马利基曾抨击想用6个月的时间准备袭击的将军说:“6个月后伊拉克就没了!”

  随后,在美伊军事和情报史无前例的合作下,马利基指挥重新夺回了萨德尔城。这确实是一大进展:清除了几乎将这个国家推入深渊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军队,为伊拉克政治家创造了重新团结的环境。

  2008年末,通过谈判达到美伊继续合作的目的,成了白宫的重中之重。但过于迫切的心情,加上世界经济的衰退,让美国感到力不从心。

  占上风的马利基哄骗美国签署协议,让伊拉克能够继续获得支持;美国却要用资金填充这个“无底洞”。奥马巴政府上台后,发誓要结束布什发动的“愚蠢战争”,加上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马利基抓住机会,重组团队,换上自己的亲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