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香港《文汇报》7月8日报道,2008年金融海啸重创投资银行界,华尔街大行为了吸引新鲜血液,不惜给予员工多种福利。但同时,受惠于低息环境和牛市持续,私募基金为扩张也急增人手,除高薪外,更会在入职前18个月便签约“绑定”新人,变相从投行眼底下抢人,引发一场华尔街夺“命”风云。
传统上,华尔街的仕途是毕业后进入投行接受两年基本培训,之后转职到私募基金汲取投资经验,再到商学院进修,最后决定投身华尔街还是转行。不过金融海啸过后,华尔街就业市场的平衡被打破,投行吸引力大减,人才更愿意进入私募基金工作,基金抢人的力度也越来越夸张。
为了抢先其他基金,私募基金招聘和面试周期近年不断推前,例如2014年早于2月便已开始,这使得不少投行职员要偷偷摸摸地见工,生怕得罪雇主。29岁的尤盖曾先后在投行和基金工作,她表示:“你可能在两天前被通知要面试,也可能是一天前,甚至一小时前。而你一定要准时赴会。”
据报道,私募基金预先于一年半签订合约“绑死”未来员工,引来不少投行不满,因为这些人转工前很可能继续留在投行工作,这样做难免形成利益冲突。高盛2012年便曾向多名怀疑被挖角的员工质询对未来工作的意见,当中几名承认已接受挖角的人立刻被解雇。此事在华尔街引起一阵骚动。
分析指出,华尔街当前抢人风气不健康,一来员工被迫很早作出决定,二来银行可能聘用员工不足几个月便遭挖角,三来私募基金亦难以在混战中清楚掌握局势,实际是“三输”局面。(实习编辑:丁艺菲 审核:谭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