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科院主任柯春桥:一战前德国战略调整五大教训

来源:新华国际
2014-07-08 13:24:56

军科院主任柯春桥:一战前德国战略调整五大教训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资料图片)

军科院主任柯春桥:一战前德国战略调整五大教训

1914年德国士兵乘坐开往前线的火车(资料图片)

  大国特别是主导性大国的战略调整,不仅牵动着地区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皇威廉二世进行的战略调整就属于此类性质,其不仅对当时的欧洲和世界格局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必然失败的命运。在纪念一战爆发百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威廉二世战略调整的教训,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和结果,还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为制定正确的大战略提供历史镜鉴。

   战略目标超出国力所及

  大战略目标,即国家战略目标,是国家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奋斗方向。它在大战略的诸多要素中处于核心和龙头地位。目标正确,全局皆活;目标错误,满盘皆输。正如乔治·马歇尔所说:“只要目标正确,连一个尉官也能制定战略。”在确定大战略目标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平衡,最关键的是所要达成的目标与力量之间的平衡。历史上,因目标过大,超出力量支撑能力而导致战争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1871年,俾斯麦经过三场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后,精心制定了所谓“大陆政策”,确立了达成“有利于德国的欧陆大国平衡”的大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全面分析了欧洲各国力量对比和各国战略趋向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1890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迫使俾斯麦辞职后,开始对德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特别是1897年改组内阁后,具有强烈扩张思想的人士入阁担任要职,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调整为“世界政策”,提出建立“世界帝国”的战略目标。

  威廉二世进行的战略调整,主要是基于对德国综合国力的过高估计。诚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量“超英赶美”,稳居世界第二,特别是电力和化学等新兴工业更是占绝对优势。但是,就综合国力特别是国际动员力和战争潜力看,老牌殖民强国英国仍是世界老大。实际上,德国的殖民地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海军力量虽然发展较快,但与视海军为生命线的英国相比,更是差距较大。况且,确立了这一目标,等于是向“有利于旧的、老资格的大国的国际秩序”发起挑战。不管你的国力有多大,如与世界主要列强为敌,必然难逃失败的命运。可以说,威廉二世后来一系列的战略失误,都与战略目标过大有关。这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大的战略失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