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座40年前只拥有3万人口的小渔村,如今发展成为拥有1250万人口的大城市。它的成长依托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座巨大的城市被称为“亚洲硅谷”、“硬件圣地”,源源不断的工作机会吸引着人们前来,并持续诞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这座城市的热情也吸引了一群日本人前来工作。他们把人生的未来寄希望于这片热土。在他们眼中的深圳是什么样的呢,他们认为的中国企业获得世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雅虎日本新闻的特集编辑部采访了如下几位在中国企业里工作的日本人。
【深圳拥有创新的土壤】
深圳现在已是世界电子产业的一大据点,创新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聚集着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工程师们。
35岁的宮谷崇太目前就职于深圳的DJI(大疆创新科技)公司。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他告诉记者:“深圳拥有创新的土壤”。他专门来到深圳学习中国企业的创新之处。
2008年,宮谷崇太曾在日本担任一家大型电机制造商的数码相机开发工程师,2014年他被公司外派到上海管理当地的工厂。然而,回国后他立刻辞职,去了深圳。对比中国的发展后,他对日本制造业的未来感到担忧。
宮谷崇太解释道,现在的制造业不景气,但是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却能持续盈利,他想要学习这种“成功模式”。抱有这种想法的日本工程师有很多,他的同行们有的去了苹果公司,有的去了华为公司,而他选择了DJI。在他眼中,DJI是发展中国家里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企业。
这家公司创立于2006年,一直致力于技术开发。2010年后,在新的时代发展潮流下,DJI推出了小型无人机系列产品,迅速发展。无人机被称为“空中产业革命”的代表产品,广泛运用于拍摄、基建检测、农药喷洒等领域,今后也将运用于配送行业。这家公司已经占据了世界市场70%的份额,成长为拥有12000人的大企业了。不愧为“深圳梦”的典型案例。
宮谷崇太认为,DJI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解决了技术和价格间的平衡。新技术不断开发并投入运用,降低了成本,保持了低价。而DJI的不同于日本的企业文化也让他感到吃惊。
第一点便是DJI的“速度感”。
“我第一天来公司时,就让我先接触无人机业务。我在阅读日语版的使用手册时提出表达上有些问题,之后立刻让我去修改了。“
“企业的发展速度来自于内部的合理性与柔软性。总而言之,就是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步骤。比如说会议,日本的企业会开很多会议,而DJI为了节省时间,专注工作,基本上不开会,甚至不用交换名片。“
“DJI内部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像日本的企业有金字塔那样的层层等级,也不需为了审批而四处奔走,更不会出现命令员工闭嘴的情况。在这里,大家都是工作伙伴,共同推动公司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精神。我的中国同事们都干劲十足,想要更快地成长。他们拼命工作,平均年龄只有27岁。“被他们的精神感染,宮谷崇太几乎每天都工作到10点后回家。
经历了40年的发展,深圳从过去的中国工厂变为了众多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人口规模也迅速膨胀,被称为“人类史上成长最快的城市“。
这里诞生了世界性的手机通讯商华为和中兴、锂电池电动车产商比亚迪、拥有10亿微信用户的腾讯、以及物流业的大型企业顺丰。不仅如此,国外的企业如微软和英特尔等企业也纷纷把研发机构设在了深圳。
【从日本的大公司辞职 在深圳创业】
有一位日本人在深圳待了15年以上,不断见证着深圳的变化。他叫藤岡淳一(41岁)。
2001年,藤岡淳一从日本一家大公司辞职,在家电企业NHJ就职后,开始进入深圳当地的制造业。之后他以深圳为据点,开始创业,从事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制造。
“2001年的深圳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藤岡淳一回忆,当时的深圳有很多工厂,而如今,市中心从过去密集的工厂变为了繁华的商业街、写字楼。“好像变成了另外一座城市。“
在日本,如果制作同样的产品,价格会比深圳高出许多。而深圳形成了产品设计、零部件销售、模具制作等一条龙的产业,由于多家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的成本下降,深圳能够制造出低价的产品。
藤岡淳一认为深圳的创造力中蕴含着创新。
“日本国内吹嘘说只要集合城镇的工厂力量就不会输给深圳,但是不论制造什么产品,价格不合适的话一切都毫无意义。时间允许的话,日本可能会制造出更优质的产品,但是深圳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根据市场反应,调整改良。那些吹嘘的人只不过是沉浸在自我幻想中罢了。”
他相信在深圳学习到的经验能够在未来拯救日本的制造业。
(文章作者:高口康太 译者: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