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第五期“新时代大讲堂”现场。(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中国日报网9月14日电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日报社以“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国与世界新愿景”为主题,于9月13日在英国伦敦乔治街1号举行了第五期“新时代大讲堂”。
那只是在华南一个偏远村庄里的破旧砖墙上偶然瞥到的巨幅广告牌,但却给演讲嘉宾、“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件事要追溯到他2009年10月的一次出差旅途中,在此之前,奥尼尔与他的妻子在广西遇龙河畔的喀斯特山区打发他们的闲暇时光。
“我们骑行在一些村庄附近。在一个村子外面,我们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用英语写着:‘学好英语,一生不愁’。当时我就把它拍了下来。”他说。“我当时就觉得:‘哇,这对我这样一个心系中国的英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更重要的是,这对于英国而言去改善与中国经济、金融和外交关系的机会又意味着什么呢。”
他觉得正是这件事,为他的思想和对前首相大卫·卡梅伦与前任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提出的建议播下了一颗种子。
这位前高盛首席经济专家回忆起他1990年首次访问中国时感慨,那时的北京和现在已然今非昔比。
“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觉得我那辆从机场到市中心的车是路上唯一的汽车,在你身边,似乎有成千上万辆自行车包围着你。”
奥尼尔说,那时的首都看起来极其落后,但仍有很多由街头市场支撑起来的商业化迹象。也就是在那里,奥尼尔认识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很多方面与远在西方的他们相似,在西方国家,也有人会在市场上为了一颗生菜或者二手货讨价还价。
从那时算起,他已经造访过中国30余次了,在每一段旅途中,他都能都看到不断变化的步伐与技术应用的巨幅增长,还有服务行业的突飞猛进。
近期被任命为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的奥尼尔表示,在惊人的经济增长的帮助下,使得数亿人摆脱贫困是中国过去40年中最大的成就。
他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为惊人,放眼世界都前所未见。”
197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750亿美元,占比世界总量的2%,位居世界第10位。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2万亿美元-增长近68倍-占世界总额的15%,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这一政策已在方方面面改变了中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对于奥尼尔而言,对中国颇感兴趣的方面就是它的“五年规划”。他说,虽然这些规划可能并不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具体实施或体现,但它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号,点明了中国将要采取的行动和涉足的道路。
“当我展望未来的时候,我所期待的最明确的东西之一就是下一个五年规划中任何引发重大转变的讯号,”他说。“不仅是我比较惊讶,一些外国分析师不怎么关注的事,例如中国最初释放出的将接受较低名义增长率的信号,实际上之前的五年规划已经明确表示了。
这位前英国财政部商务大臣将中国的经济成功部分归功给了五年规划,这一政策将中国的发展稳定在了正轨之上。
“我觉得,比如在我们英国,也会从我们自己类似的‘英式五年规划’中受益,就像世界上许多不同国家的情况一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所谓的发展中国家,”他说。
奥尼尔以其在2001年创造“BRIC”(金砖四国)一词而闻名,它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描述为一个处于相似新兴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集团。他们被视为未来的经济强国。
九年后,南非(South Africa)被列入了名单,“BRICS”(金砖五国)一词由此应运而生。
“当我在2001年提出‘金砖四国’这个概念时,我仍然记得那时的中国严重依赖着低附加值出口,并且也不是特别发达,但在我同时想起中国在1997-98年这段时间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间接地帮助解决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立刻觉得中国就是‘金砖四国’的核心,”他说。
眼看着目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奥尼尔表示这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个好机会,这将鼓励政策执行者把压力作为他们行动的讯号,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深化改革方案。
他预计在未来十年间,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我还没有看到那种'大爆炸',就比如有一天我们突然醒来,中国市场上的所有贸易完全开放,我不觉得这种情况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但我确实认为,我们将看到更多逐步开放的讯号,更多的中国人被允许涉足海外市场,更多外国人进入到中国市场,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所谓‘大爆炸’应该不会出现”。
他还认为在未来十年间,将有一纸方案解决来自环境污染和城市扩张的挑战。
“当我回顾世界经济的历史时,有迹象显示,许多其他国家在这个时期中也如中国一样面临着同样的环境难题,包括英国,”奥尼尔说。“所以,我认为我们会看到中国政府更加坚定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编辑:黄硕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