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费加罗报》:中国适婚男青年学习如何“脱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12 17:09:32

中国日报网1月12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1月12日报答,截至2015年底,中国男性人数比女性多出3400万,而且自小就很少与异性接触的男青年们往往对谈恋爱一筹莫展。一些社交平台、交友课程于是应运而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不知所措的适婚男青年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称,几个世纪以来,中国都是家长包办孩子的婚姻大事。直到现在,还能在公园等公共场所遇到有组织的相亲市场,家长随地摆放招亲小启示,上面写着孩子的种种优点。

中国的家长往往在孩子入学时就要求他们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面,与异性交往则是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成绩的不良因素。有的大学禁止学生当众接吻,甚至不允许牵手。而中国的传统思想要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独生子女到了婚嫁的年纪就会受到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

小冯(音译)被父母逼婚。作为独生子女,他小时候没有姐妹,与同龄异性接触几乎为零。他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平时工作时间太长,而同事多为男性。

32岁的小刘从事电脑行业的工作。他认为父母应负有部分的责任,少年的他被切断了接触女孩的任何机会。他回忆说,在高中的时候会与一个比较亲近的女生通电话,但是父亲发现之后告诉女孩的家长看紧点。

“我们没有学会如何与女孩子交流。等到几年之后我们可以去交往的时候就很困难。”这两个小伙子都决定支付1.2万元去上课,学习吸引女孩的技巧。

学习如何吸引女孩子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家阮奇(音译)从2009年开始推出追求女性的培训课。他透露,已经培训了近万名学生,其中有的人会把结婚的照片寄给他作留念。

小冯已经上了四个多月的课,每周三晚上两个小时在线上学习如何追求女孩子,他感到已经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接下来,他需要每周六下午去上“实践课”。在教练的陪同下,实地去找女孩搭讪。他们选择的是年轻女性周末爱逛的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一处商业中心。

男多女少,竞争激烈,难以找到老婆的中国小伙子们对于这类服务的热情不减。在学习当中,他们能够与其他小伙子交流经验,能够向老师提问。

阮奇透露,小伙子普遍感到头痛的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孩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想知道他喜欢哪一类女孩,小伙了便不敢说“我就喜欢你这类型的女孩”,害怕过于直接,结果让机会溜走。还有的会傻傻地问“你觉得我漂亮吗?”或者与女孩靠得太近把人家吓跑了。

适婚男青年缺乏自信和主动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的一篇文章分析说,中国适婚单身男性在“脱单”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信和主动。中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到2020年,男性光棍人数过多,到时可能会爆发“光棍危机”。而这过剩的数千万男性,在香港大学社会学院的讲师杜先致和社会学者洪理达看来,大部分是中国农村的男性。即使如此,大城市里的中国男性也并非高枕无忧。中国适婚女性在单身派对和两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上比中国男性要积极和主动。而中国学校和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使得中国成年单身男性“缺乏自信”,表现在约会中“做得不够”和“不会打扮”等。

法媒介绍,参加培训的小刘终于明白,女孩子其实非常注重外表的细节,内心美是远远不够的。他于是美了发,穿上洁净的白衬衫。阮奇带着学生去美发,帮助他们挑选衣服。他透露大多数学生都是白领,多从事电脑行业。他们虽然有钱,但是精力放在工作和挣钱上面,以为这样就能够吸引女性。因此,他强调修饰外表,挑选一张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照片作为微信头像。

单身问题得到社会重视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中国单身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家境贫困的农村成年男子,婚姻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尤其是在情人节这天,好多名字都会用在未婚的成年男女身上,如“单身狗”、“单身汉”、“剩男”、“剩女”等,你会发现情人节这天尤其难过。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李萱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一切要依赖于家庭之上。如果家庭关系崩溃就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这种惶恐的背后是一种保守的世界观。”

《费加罗报》的文章也指出,许多中国人无法走出情感的孤独,政府对他们的焦虑非常重视。一些专家指出,过于强烈的失败感会加大社会动荡和过激行为的危险。因此,政府部门扮演起红娘的角色。浙江省去年6月份组织了5000名男女单身青年见面会。全国妇联也在甘肃省组织了类似的活动。天津大学2016年甚至率先增设了爱情关系理论与实践课程。

此外,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上交友网站寻找机会。谈谈网和陌陌网都拥有几百万名用户。但是阮奇认为,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最好是走进真实生活当中。一个女孩可能会同时与好多个男孩子在交友平台上接触,随时可能中断与你的联系。而且,当你见到女孩真面目的时候,不一定不会失望。他鼓励学员道,正因为大多数男人不敢在街上接近女性,迈出这一步的就有极大的希望,因为没有竞争。

(编辑:严玉洁 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