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26日电 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读过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所以我很早就知道这里,湖南省常德市。常德市古称“武陵”,如果你不知道常德,那一定也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开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因为这一篇千古名作,无数世人对世外桃源趋之若鹜,寻访不断。这一次美丽中国行,我们走进常德,来到了“武陵”,真正桃花源的原景地。大多数人知道常德因为《桃花源记》,而我知道常德,因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在年少对爱情懵懂无知的时候,我凑巧读了《湘行散记》,这是沈从文在1934年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沈从文给他的夫人的家书或者情书。那时候我就知道,在常德,有一座桃源。
带着对田园牧歌和桃源美景的向往,我来到了桃花源。或许是在城市里看多了钢铁水泥森林,忙碌惯了,进入桃花源处处葱翠,天蓝水绿,我忽然有一些不自然。隐在沅江水域的桃花源修竹婷婷,花草鲜美。桃花源有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和秦人村四个景区,而秦溪盈盈一水贯穿当中。沿着秦溪漫步,抬头忽见一座青石桥,那一刻有点像冥冥之中我就认识它,不由想起沈从文先生写给他夫人的一句话:“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一瞬间的恍惚,我觉得好像在期待一场爱情。
是了,这就是一个能让人想起缱倦深情的地方,这就是一个能让人念叨过往的地方,这就是一个能让人向往爱情的地方,这就是一个能让人诚恳和淡然的地方。因为它没有喧嚣杂念,没有物质价钱,它只有一派返璞归真,山水自然。放眼望去,田园美景好似跃然纸上,绿色的稻田中,秦人农耕织作,耕牛摇尾驱蝇,远处的木屋中仿佛有家中妇人在洗手作羹汤,孩童们跑跑跳跳你追我赶的唱着乡间的歌谣……恍然回神,我不禁感慨,好厉害的设计,好走心的景区,一不小心就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古代桃源。
时至傍晚,桃花源里摆上了长桌宴,炖上一炉土炉钵钵,赏着常德丝弦,品着桃花米酒,为我们夜晚的心灵大菜“秦溪漫游水上实景剧”做了美美的铺垫。
夜幕降临,秦溪上点点灯光亮起,那是一条条渔船,将载着我们顺流而下,去欣赏常德桃花源独特且独有的水上实景剧《桃花源记》。坐在渔船上听着两旁船夫们唱着走着调调的山歌,看着盏盏昏黄的灯光晃在水面上,更添了一份悠然静谧。
灯光熄灭,前方出现了一片光圈,其中演绎的正是“武陵人捕鱼为业”:清澈的河边,渔民们三五成群在拉杆收网,可见收获不小,河的对面是村中妇人们在河边洗衣说笑,再自然不过。慢慢的行进中,《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景象接来送往,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收稻的农人,有水上接亲的哭嫁,还有一家家一户户“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之其家,皆出酒席”。那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还有那一句句带有乡音的“外人”,郎朗的读书声和摸着花白胡须的夫子,以及“鸡犬相闻”,鸭群入水等等,都让我感慨这大戏的编排严谨认真,演员表演的生动真实。
戏有终时,漫天飞舞的桃花雨震撼了我们众人,久久不能平静。人都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一片桃花飞舞的美景相信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朱砂痣,这漫天桃花同时也为“亲亲常德 浪漫之旅”的点睛之笔。有情人可以携手来常德桃花源,那没有伴侣的人呢?如果是我,我愿意在桃花盛开的时间再来一次桃花源,那百里桃花应该可以燃起任何人对爱情的憧憬和盼望吧?
行至此时,一切光,一切声音都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沙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忽略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沈从文先生深刻而简单的言语让我心中有所思,有所想。历史是一条长河,秦溪这一晚承载的,不也正是桃花源的历史和起源么?恍惚间我觉得,那一幕幕景象宛若梦中,常德是梦,桃花源是梦中景……
(本文图片来源:摄影师刘运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