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突然转变,以色列为何“拆门”

作者:廖勤 来源:解放日报
2017-07-26 09:54:57

就在近日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的当口,以色列方面25日凌晨突然松口,决定剪断此次冲突的导火索——拆除安装在耶路撒冷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的金属安检门。

一向不服软不让步的以色列为什么会软化态度?已持续近2周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会否因此平息?

“放人”换“拆门”?

本月14日,两名以色列警察在圣殿山遭枪击身亡。事发后,以色列一度封锁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禁止穆斯林前往礼拜。虽然以方后又恢复开放阿克萨清真寺,但在圣殿山入口处加装金属安检门和摄像头。此举引起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穆斯林群体的强烈不满,抗议与冲突随之而来并不断升级,结果导致至少10人死亡,逾500人受伤。

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拆除金属安检门,但以色列拒不接受。巴勒斯坦也强硬回应,总统阿巴斯宣布停止与以色列政府在各个级别的联系。

就在双方僵持之际,以色列却意外让步。决定“拆门”的背后有哪些考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所所长刘中民对本报表示,以色列此举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缓解舆论压力的考虑。在这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行为有点变本加厉,从安装金属安检门到加装监控摄像头,而且在冲突造成大规模伤亡后依然我行我素,其实是逐渐把自身推向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招致阿拉伯世界以及国际社会的谴责。为此,以色列希望借拆除金属安检门展示姿态,改善自身不利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迫于美国的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国际谈判特别代表贾森·格林布拉特已抵达以色列,斡旋以色列与约旦的使馆危机及持续多日的以巴冲突,希望缓解日趋紧张的巴以局势。美国前来斡旋,这个面子以色列不能不给。

另外,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之所以同意拆除金属安检门可能与约旦达成的“交易”有关:即约旦放人,以色列拆门。

就在圣殿山“装门”事件之后,本月23日,以色列驻约旦使馆又发生一起枪击事件。按照以色列的说法,当天,一名约旦男青年在使馆内持刀刺伤以方一名安全官员,后被这名安全官员开枪打死。他的同伴也被这名安全官员击毙。

枪击事件一度使以约关系紧张。以方称这名安全官员行为属于自卫,试图撤回驻约使馆全体人员。约方则坚持以调查事件为由“扣人”。

然而,一个微妙的“巧合”随即发生:24日深夜,以色列称所有驻约旦使馆人员当晚安全回国。紧接着,25日凌晨,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就宣布拆除金属安检门。

如此一环扣一环,很难不令人起疑,以色列果断“拆门”是否因为“放人”条件得到满足?当然,以色列方面否认这种说法。

对此,刘中民表示,使馆枪案很可能与这一轮巴以冲突有关,说明以色列的激进做法已在阿拉伯世界激起公愤。现在,以色列转圜态度可能也是顾及与约旦的关系。在阿拉伯国家中,约旦和埃及较早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是中东和谈取得的一大成就。从目前来说,约旦也是为数不多的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由于约以两国接壤,约旦对以色列维护边境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以色列希望通过拆门,避免与约旦关系进一步恶化。

巴以危机会平息吗?

以色列此番主动退一步,是否有助化解这次巴以危机?

从短期来看,以色列拆除金属安检门是开启合作恢复地区平稳局势的一步。不过,刘中民认为,以色列的让步只是“微澜”,很难撼动巴以僵局。地区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呼吁和斡旋一定程度上只能对以色列施加舆论压力,巴以双方可能还会僵持一段时间。在一定时期内,恐怕很难看到巴以关系向好的前景。

首先,巴以互信近年来不断下降,本轮冲突可能导致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巴方致力于推动“两国方案”,并寻求加入联合国及其下属国际组织,这都引起以色列的不满。而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鹰派政府对巴方始终持强硬立场,同时又坚定不移地推进修建定居点,加上2014年发生的加沙战事都在破坏巴以之间的信任,在互信缺失、关系脆弱的现实下,任何小事件都会挑起双方矛盾并走向激化,因此,巴以双方缺乏谅解乃至和解的氛围。

第二,在中东变局的大背景下,巴以问题已被边缘化,阿拉伯世界难以形成合力解决这一难题。阿拉伯世界已呈现分裂态势,目前的卡塔尔断交危机更是加剧内部分裂。同时,地区大国也自顾不暇,比如沙特、埃及等曾经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如今也没有精力将巴以问题提上外交议程的优先位置。

第三,美国作为能解开巴以“死结”的关键力量尚无解决巴以问题的通盘方略。能对以色列产生实质影响的美国若无所作为,那么中东和平进程也难有寸进。(记者 廖勤 实习生 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