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3D电影谱“新式红歌”,波兰爱国主义教育大招频出

作者:邢晓婧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2017-07-05 14:21:41

  走进位于华沙市区的起义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电话机。一个小男孩拿着听筒,安静倾听的模样引起了《环球时报》记者注意。等他挂上电话,记者上前攀谈,他说他在听“一个老奶奶打德国坏人的故事”,这段故事让他“感到难过”。

  1944年8月1日,华沙起义爆发,5万名波兰地下军在数十万华沙人民的支持下,顽强抵抗纳粹德国。这场战役持续63天,虽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二战史上欧洲最具标志性的一场战役,华沙起义博物馆完整记录下了这段壮烈历史。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这样一座颇为沉重的博物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有小学生,也有青少年,还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记者不禁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波兰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如何开展的?

  “我们是受过打击的,” 华沙起义博物馆馆长卡罗尔告诉记者,2004年博物馆刚刚面向公众开放时,他们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还特意安排了历史讲座,没想到“孩子们呼呼大睡”,这让他们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找到让年轻人接受的方式。

  聆听年轻人的声音是重中之重,听说“年轻人觉得3D电影很酷”,博物馆便决定投其所好,带领40名专家耗时两年完成了电影《毁灭之城》,影片首次以3D影像真实再现二战后华沙的废墟场景。卡罗尔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波兰年轻人以前认为二战带来的伤害不过是房子倒塌而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部3D影片了解到了更深刻的历史。

  脸书也是和年轻人沟通的重要平台,在华沙起义博物馆建立的页面上,有人说“想用更生动的方式认识历史”,博物馆方面就想到“写歌”。他们联合其他博物馆、历史学家和音乐家,为年轻人“量身订制”了一批“新式红歌”。卡罗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们把包括华沙起义在内的波兰历史写成歌词,谱上R&B、爵士、饶舌这类受年轻人欢迎的曲子。这种形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不少人开始写原创作品。今年8月1日,恰逢华沙起义73周年,博物馆将牵头组织一场音乐会,届时新老红歌作品将同台呈现,有望再圈一票年轻粉丝。

  此外,为迎合波兰年轻人对跑步和骑行运动方式的喜爱,几家博物馆还审时度势设计出“历史路线”,吸引年轻人沿着先人足迹,在运动中对话历史人物。“我们不会一上来就把沉重的历史摆在年轻人面前,”卡罗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在历史主题的音乐会、跑步或骑行中体会到乐趣,自然而然会萌发对历史的兴趣。那么就会来博物馆,阅读历史书籍、和朋友讨论,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认识,无形中建立起爱国心。”在《环球时报》记者看来,波兰这种对年轻人的良苦用心,寓教于乐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也值得中国借鉴。【环球时报赴波兰特派记者 邢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