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4月25日电 题:让中国航天震惊世界!近三十年隐姓埋名、多次受核辐射,只为保国家和人民平安无事!
2017年的4月24日,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
但中国航天的历程却远远不止两年!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变顶点为新起点!
这样的成就当然凝结着每一位航天英才的努力,今天小侨就与您来分享一位航天人的故事。
他就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邓稼先
(图片来源:新华网)
1924年生于安徽,
13岁经历卢沟桥事变;
16岁跟着姐姐从沦陷的北平流亡,
经上海、香港、越南、到昆明。
17岁时,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
国外一天也不多留!
新中国即将成立,各行业百废待兴!
大学毕业后,年仅22岁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不过多久,前途一片光明的邓稼先却选择出国。不理解的人很多,劝他守住自己的教职、怀疑他要出国不再回来……
在美国留学时期的邓稼先与杨振宁。(新华网)
报定“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邓稼先接受好友杨振宁的建议,赴美国普渡大学深造。
仅用一年时间,便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8月,邓稼先拒绝美国给其安排的优厚研究岗位,在拿到学位后仅9天,启程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
搞个大炮仗!
1958年秋,邓稼先临危受任,接受时任二机部副部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的邀请,参与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的任务。
邓稼先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第二天,邓稼先就被调入二机部刚刚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担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研制的理论设计工作。那一年,他34岁。
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为国家的核事业倾尽毕生心血。
1964年10月16日,当新疆罗布泊的戈壁荒漠上升腾起那朵巨大的蘑菇云时,没有人知道签署原子弹总体计划书的,是当时年仅39岁的邓稼先。
也很少有人知道,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所有的资料、所有的模型,一星半点也没留下。
邓稼先作为工程的领头人之一,没有惧怕,没有气馁,要争气就说到做到,带领科研人员用计算尺、手摇计算机保障了研发。
核辐射区:亲自上阵!
在邓稼先生前,中国进行了32次核试验,有15次是他亲自指挥的。
难以想象,作为核试验的第一负责人,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一次核试验,需要900多家单位的通力合作。仅理论设计就需要百余家单位协调,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未知的因素和失误的概率。
邓稼先常说:
“在我们这里没有小问题,
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情,
小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酿成大祸”。
可是万一出现事情怎么解决?
1979年的一次实验中,空投核弹。
飞机携带核弹直飞爆心,时间分秒过去,而核弹却没有爆炸,指挥现场一片默然。正当现场人员沉思之时,邓稼先冲入爆破现场。
有驻地将军拦住他:“老邓,你可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钱!”邓稼先是最了解现场危险性的,是现场所有人中“最懂”的那个。
碎裂的弹片散落在荒漠中,放射性元素弥漫在空气中。
防化兵没有找到核心部件,邓稼先与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一起在荒漠中寻找。
邓稼先找到了,他看到现场,实验并没有失败。只是投掷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呈自由落体,还没有爆炸就摔碎了。
“平安无事”,邓稼先回去说了这四个字。
这个平安无事是对研究团队、中国人民的保证,而邓稼先自己的生命,却在那一刻开始了倒计时。
《建议书》:比命重要!
放射性元素钚的半衰期是二万四千年。
当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后,邓稼先也病倒了,其尿液检测出了辐射物质,肝脏遭受破坏,身体受到严重辐射,最后被检测,因为辐射患上了直肠癌。
从入院到病逝(1986年7月29日)的这段日子里,邓稼先想到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向中央提供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尽管体内不停出血,身体不能久坐,都无法阻止邓稼先停止写作。
邓稼先与夫人许鹿希合影。(新华网)
完稿时他让妻子交到航天九院,叮嘱说:“这个比你的命还重要”。
妻子回答:“我懂”。
卧床清醒时,邓稼先对妻子说:
“我们搞原子能,你不要看就是几个弹。
我们中国搞核武器,是一个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
原子能这一套系统,我们中国人掌握以后,它往前面走,和平利用那是无穷无尽。”
生前,邓稼先去看了天安门,他问同行的人:
“三十年后,人们会记得我们么?”
曾经有人问他“你这么拼死研制两弹,国家到底给了你多少奖金啊?”。
邓稼先沉默不语。在整个两弹研制团队,在1985年只发过一次奖金,团体1万元,因为人员众多,当时是以10块,5块,3块的标准发到每个人手中。
邓稼先得到了最高奖金,每个弹10块,共20块奖金。
正是像邓稼先这样的一位位航天人,
把自己毕生所学都贡献给航天事业,
才有中国航天的屡屡佳绩!
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神舟一号——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神舟五号——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嫦娥一号——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天宫二号——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当然作为这一切的基础,
我们的老司机中国长征家族系列运载火箭也不能被忘记!
(图片来自新华社)
就在几天前,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也为中国后续太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豪,
我们的航天事业进步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