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勒森北京一句话 为何让美对华专家集体抓狂?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7-03-21 08:30:00

参考消息网3月21日报道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及外交部负责官员会谈时,均提到了一句话,那就是,美方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对华关系。而这四项精神,正是此前中国多次强调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内涵。

在过去数年中,奥巴马政府一直不愿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特别是对“相互尊重”这一项颇有抵触情绪。而这次,蒂勒森很明确地采用了这一说法。这无疑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积极信号。

让人没想到的是,对于蒂勒森的这一表态,美国智库界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炸了窝。

先来看看“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是怎么说的:

蒂勒森北京一句话 为何让美对华专家集体抓狂?

葛来仪推特说:“ 蒂勒森实质认可中国提出的‘ 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巨大错误。”

再来看看今天华盛顿邮报的专门批判文章:

蒂勒森北京一句话 为何让美对华专家集体抓狂?

《 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 蒂勒森中国首秀为北京奉上外交胜利》的文章

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拉特纳也认为,蒂勒森的言论只会让中国的外交更加强硬,还会引发亚太地区对美国责任和领导力的担忧。

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为什么让这些人如此激动呢?

说到底,还是“相互尊重”四个字,踩了一些人的尾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晨认为,奥巴马政府一直试图与“新型大国关系”保持距离,一是其高度重视外交话语权,即不能让中国主动定义中美关系;二是担心接受这一理念,尤其是如果与中国“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就会与美国对外政策的其他重要目标,例如维持其领导地位和同盟体系不兼容。而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系中强调“成效导向”,话语权之争则是次要议程。美国当前在朝核和经贸等问题上都迫切需要中国的合作与支持,淡化话语,谋求实利,符合“成效导向”。

此外,特朗普和蒂勒森对“相互尊重”的认知可能有别于前任,不认为这一承诺与美国其他政策相冲突——毕竟,特朗普与安倍会谈时重申了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对日本的支持,而蒂勒森此行也未改变美国对“萨德”部署的立场。

李晨分析,一些反对蒂勒森表态的美国战略专家和高官,长期以来把拒绝“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他们的主要成就,此后他们很可能会利用政策评估和辩论过程,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影响,试图扭转局面。而亚太地区热点问题的演进,也将不断考验特朗普政府初步形成的对华政策理念。

因此,对中国来说,一方面要对蒂勒森的积极表态表示欢迎,一方面还得“听其言,观其行”。谁都不会幼稚地认为,蒂勒森说了这几句话,中美关系就没问题了。由于中美之间信任关系的不足,以及长期微妙复杂博弈积累的历史经验,使得蒂勒森“温和且积极”的论调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更重要的是,由于诸多高官尚未被任命,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团队,尤其是美国国务院系统尚未处于正常运作状态,这无疑增大了其言行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新政府的政策评估和调整进展缓慢,其成体系的国家安全战略、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远未成型。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陈菲认为,一些美国专家的反应,体现了其尚未抛弃僵化的固有观念,尚未以平等的态度接受新时代的中美合作关系,特别是执拗于强调由美国而不是中国来定义中美关系。“美国部分学者对中国长期存在刻板印象,他们对中美关系的期待还不如美国政治家务实和灵活。”

陈菲认为,特朗普正处于外交政策的“学习期”,中美关系也处于新一轮的“磨合期”,双方都期待尽快为中美合作寻找更大的公约数。显然,这样的表态打破了即有的框架,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思路变化,有助于为中美首脑会晤创造合作环境,凸显合作氛围。相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这种“灵活”尤其突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则表示,对于蒂勒森的表态,要保持清醒,提防这可能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谈判技巧。“特朗普有时会先在你最在乎的事情上狠狠地动一下你的奶酪,然后又给你一些惊喜,这些都有可能是谈判之前的烟雾弹。”他说:“中国政府秉持开放的态度,愿意与美国新政府合作。同时也要做好艰苦博弈的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