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日本的加班文化

作者: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2017-02-16 11:28:57

在日本,加班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是“家常便饭”,乃至于“过劳死”成为日本加班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日本政府近日开始讨论修改法律,为加班时间设置上限,并规定违反上限后的惩罚措施。首相安倍晋三近日也就此事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称,加班“最起码不应触及工伤认定标准,努力确保健康是理所当然的”。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工伤认定标准,发病前1个月加班大约100小时,或2~6个月内平均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是基准之一。厚生劳动省去年发表的《过劳死白皮书》显示,加班时长超过过劳死标准线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日本政府正在协调将加班时间的上限设为月平均60小时、全年720小时,忙季的上限为每月100小时。

然而,在日本,加班文化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并不是立法了就能解决问题。为了抑制加班风气,日本政府曾提出过“零加班费法案”,但不少人担心,这反而会为企业拒付加班费提供借口。

在日本,想要不加班确实比较难。首要原因是工作量太大,由于连年的经济不景气,日本公司一再缩减人工规模,随时可能裁员,导致剩下的员工不得不处理大量的工作任务,加班不可避免。其次,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使得就业市场缺乏活力,员工很难跳槽寻找更好的工作,被迫工作更长时间。再者,日本很多大企业一直实行工龄薪酬制度,工作时间更长意味着更易获得成功,每周多工作10小时的员工被提升到管理岗位的机会更大。

综合来看,日本常年加班的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对公司忠诚度高的人群。这类人受公司氛围影响,讲究“团队精神”或“团队合作”,即便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完,也要陪同事加班到底。二是工作效率低的人群。这类人工作时间都在“磨洋工”,尽可能放慢工作节奏,一直把工作拖到晚上才做。这样在同事看起来,他就是一直在拼命工作。三是不知道怎么放松的人群。这类人从儿时开始就围绕着学生俱乐部、学校、补习班转,很小就开始按“上班族”的时间表作息,因此他们不知道休闲时要做什么。四是下班后被强迫去参加活动的人群。日本职场习惯定期举办各种酒会活动。在日本人眼里,参加此类活动与职场人脉关系息息相关,抱团意识严重的日本人通常都很难也不敢表达出拒绝参加的意愿。

日本有舆论支招说,减少加班次数,或缩短加班时间,员工不是没有办法。首先,要正确规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按时完成工作。其次,要纠正“加班等于认真工作”的错误观念,工作该讲究的是效率与质量,而非时间的长短。再次,要勇于发出不同声音,不要屈服于不正确的团体意识,不要跟着加班的人做无谓的“被加班”。最后,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工作给人带来快乐,但生活不只有工作,还要学会从其他地方找到乐趣。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非还不够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