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世纪开罗的城市“中轴线”

作者:张一夫 来源:国际在线
2017-02-06 20:57:06

漫步中世纪开罗的城市“中轴线”

发布时间:2017-02-06 17:46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张一夫

漫步中世纪开罗的城市“中轴线”

独具中世纪特色的穆仪兹大街。摄影:张一夫

正如非斯之于摩洛哥,伊斯法罕之于伊朗,开罗伊斯兰老城是埃及人引以为傲的历史建筑群,浓缩了中世纪以来埃及人市井生活的风情和风貌,而穆仪兹大街,是串起这座老城千年历史记忆的灵魂所在。新春时节,常驻开罗的几位好友与记者相约,结伴探寻了这条老街。

来到老城外,天色近黄昏,古老的城垣更显厚重。我们走进人潮,开始在暮色中追忆历史,凭吊古迹。

了解老街,得从老城说起。最先营建开罗伊斯兰老城的是信奉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即中国史籍里的绿衣大食。969年,该王朝第四任哈里发穆仪兹派兵占领了埃及伊赫什德王朝的首都弗斯塔特,随后,法蒂玛王朝在弗斯塔特的北部高地营造新城开罗,并在973年迁都于此。老街的名字,正是取自这位征服埃及的哈里发——穆仪兹。

漫步中世纪开罗的城市“中轴线”

哈基姆清真寺及其北侧宣礼塔。该清真寺的两座宣礼塔,被普遍认为是开罗现存最早的宣礼塔。摄影:张一夫

穆仪兹大街是南北向的,纵贯老城中央,以其地理坐标和历史地位而言,堪称中世纪开罗的城市“中轴线”。

征服门(1087年建)是我们探寻老街的起点。这座城门位于“中轴线”北端,是老城的北部入口之一,也是重要的防御工事。城门的外形很特别,拱门两侧各有一座凸出于城墙墙面的圆柱状哨戒塔。每座塔上都有射击孔,拱门上方有孔道,守城将士可透过孔道向下倾倒热油御敌。

漫步中世纪开罗的城市“中轴线”

汗·哈利里集市里的香精店。摄影:张一夫

穿过城门便进到了穆仪兹大街上。这条老街一派安详,小孩在城墙下嬉闹,情侣在树荫下私语。在他们身后,矗立着哈基姆清真寺(1013年建)高耸的外墙。

这座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大清真寺,取名自法蒂玛王朝第六任哈里发哈基姆。哈基姆性格乖张,这座清真寺的历史也有些与众不同。历史上,这座清真寺分别被用作关押十字军的监狱、传奇战将萨拉丁的马厩,以及拿破仑征战埃及时的要塞。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认同法蒂玛王朝神学体系的印度什叶派达乌迪·伯拉族人,出资修缮了清真寺的地面和墙体,翻新了刻在墙上的经文,但清真寺最引人入胜的却是两座略显残破的宣礼塔——这一南一北两座石塔,被普遍认为是开罗现存最早的宣礼塔。

漫步中世纪开罗的城市“中轴线”

  汗·哈利里市场里的灯饰店。摄影:张一夫

哈基姆清真寺对面有几家餐饮铺和副食品店,不时有送货的小车碾过这条狭窄的石板路。考虑到交通不便,游客们多是步行深入,警方也只派骑警执勤。

往南走了不多久,我们找到了希拉达尔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839年,当时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因此,建筑造型揉进了不少土耳其元素——东北角的宣礼塔直挺尖耸,是典型的土耳其风格,而蓝窗白墙也为室内增添了几分地中海风情。

为收些小费,管理员打开了一扇紧锁的小木门,引导我们来到一间地下室。走过一段四、五米长的石阶后,我看到了一间巨大的仓库。里面灯光暗淡、空空如也,说起话来还有回声。仓库深约10米,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中间均匀排列着六根粗大的顶梁石柱。打听后才知道,19世纪,这里曾是城防守备部队的一座军火库。真所谓大隐隐于市!

中世纪末期,一些富商巨贾的宅院隐藏在老街两侧的小巷里。军火库百米开外的苏海米旧宅便是其中之一。

苏海米旧宅是典型的埃及伊斯兰传统民居,始建于17世纪中期,百余年来几易其手,数次扩建,直到18世纪末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宅子南边的小庭院很雅致,里面草木繁盛,四周的小楼和堂屋是家族成员起居待客的地方。男性的社交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层,二层以上的房间多是家族女性和小孩的卧室。

为了散热,小院房间的层高都很高,屋子里的阿拉伯雕花飘窗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凸起于墙面的落地窗,通体是细密的镂空木刻雕。在当时,这种费时费力的装饰绝非一般家庭所能承担。不过论及功效,雕花飘窗一举两得,一可遮阳通风,还能避免屋里的女人被窗外人看见。

在整条老街上,气势最为恢弘的恐怕要数喀拉温建筑群。

喀拉温建筑群由曼苏尔苏丹、纳西尔和巴库克三座经学院,以及其他一些较小的建筑物组成,是历代统治者在法蒂玛王朝的宫殿遗迹上陆续修建起来的。最早的建于13世纪,最晚的建于18世纪。从马穆鲁克王朝,即1250至1517年的军事贵族集团统治时期,到奥斯曼帝国,这里一直是举行重大宗教仪式的场所。

建筑群最南端的曼苏尔苏丹经学院很值得一去。这座经学院的全名是曼苏尔·喀拉温苏丹经学院、陵墓和医院。如今,当年的经学院和医院,或破旧或废弃(注:南侧院墙外有一所以“喀拉温”命名的现代眼科医院,但非原址沿革),只有陵墓是完整的。然而这幢建筑本没有墓室。在马穆鲁克时期,统治者们在这加冕登基,直到曼苏尔·喀拉温苏丹死后,这里才被辟为皇家墓室。之后,他的儿子们也被安葬于此。

墓室的穹顶精美而不失庄严。在奥斯曼帝国结束马穆鲁克王朝的统治后,当权者按照土耳其风格改变了穹顶的模样,直到帝国影响力式微的20世纪初,穹顶才被重建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穹顶正下方是曼苏尔喀拉温苏丹和他儿子们的棺椁,棺椁四周围立着一圈极为精美的木刻雕板,雕板上方还有烫金的阿拉伯文。

这间墓室见证了七百余年的王朝兴替,成为现代人窥探中世纪埃及权力核心的绝佳去处,参观者络绎不绝。墓室外,年轻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老街上,有的在摄影,有的在写生,抽水烟的老人和弹吉他的青年相遇在狭长的街巷中,让人觉得这里既是开罗,又不像开罗。也是在这里,游客们开始与导游嘴里说不完的宫闱秘事作别,走向了市井的喧嚣吵闹——古时的香料、香精和奴隶市场,就在不远处。

沧海桑田。如今,奴隶市场早已不复存在,其他市场的边界也已然模糊。不过,有些生意人却依旧固守在祖辈开创的小店里。为自证经商血统的纯正,一些店家会在店里挂起老店主——父辈或者祖辈的相片,诉说出“老字号”的与众不同。

到市场一看,几乎每家香料铺门口都整齐地码放着一袋袋颜色鲜艳、辛香刺鼻的粉状调味料和植物籽粒、各式果仁,房檐上挂着蒜瓣,很多店铺还出售女人染发用的海娜粉。当然,究竟能否分辨出真伪,鉴定出等次,这要凭本事,也要靠运气。

走进香精店,店家会夸张地向客人们送出蜜一般的赞美和祝福。置身由千百个玻璃精油瓶映照出的绚烂光束中,闻着百十种谜一般的香味,不由使人意乱心迷——中东特有的芳香之旅,值得体验。为了卖个好价钱,店家会混合出气味与名牌香水相似的产品,但外国游客对这些东西都不太感兴趣,更青睐土法炮制的特色香精,比如采用大马士革玫瑰花瓣制成的馥郁芬芳的玫瑰花香精,另外,海蓝色的“沙漠之迷”淡香精也是抢手货——打开香精瓶,仿佛可以感受到海风拂面的淡雅清新,这种味道,在北非沙漠尤为珍贵。

当然,这些店铺只是庞大的汗·哈利里集市的一部分。在这个传统集市里,还有卖水烟壶的,卖灯具的,卖铜器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过,这里最初并没有集市,有的只是一片法蒂玛王朝显贵们的墓地。随着逊尼派的阿尤布王朝的崛起,这些前朝什叶派信徒的墓地难免显得格格不入。终于在14世纪,坐稳江山的新朝统治者下令铲平了墓地,并在原地建起了汗·哈利里集市。

穿过集市来到侯赛因清真寺,也差不多走到了老街的最南端——在这里,石板街巷被一条柏油马路截断,老街成了断头路。我们的怀古之旅,也到此结束。

各朝遗迹,层层累聚。在穆仪兹大街上,这些伟大的建筑遗迹依次排开、栋栋相连、蔚为壮观,纵贯千余年。参观这条老街,仿佛是在翻阅一部老城发展的编年史。在触摸历史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会为残缺的城郭而感到遗憾,但我们也有理由为存留的古迹而感到欣慰。

这些不朽的建筑遗迹,是人类灿烂文明史的永恒注脚!(张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