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奥巴马是美俄关系缓和最后的“绊脚石”吗?

作者:孙成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30 15:50:19

专家:奥巴马是美俄关系缓和最后的“绊脚石”吗?

12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举行年终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挥舞对俄罗斯的制裁“大棒”,宣布俄罗斯涉嫌通过网络袭击干预美国总统选举,因此对其实施制裁,具体对象包括俄罗斯情报总局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内的5个俄实体机构和4名俄情报总局高层官员,同时美国国务院宣布驱逐35名俄外交人员。

三周后即将卸任的奥巴马仍不忘“搞事情”,主要出于两个“干涉”的考虑。第一个“干涉”是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提供“确凿证据”证明俄罗斯“干涉”大选。12月2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发布联合报告,明确指出俄罗斯政府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被黑”有关联,几乎等同于为这件事情“盖棺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政府必须有所回应。第二个“干涉”是特朗普频频打乱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部署。尽管还未上任,特朗普多次表达对俄缓和的言论和态度,并且在中东政策、对华政策等多个领域“打破常规”,多次以候任总统身份“干涉”现政府外交政策,迫使奥巴马以更为强硬的对俄政策猛刷“存在感”。奥巴马一方面力证自己“尚未退位”、美国“只有一个总统”,另一方面意图限制特朗普执政后对俄施政空间,至少是在舆论上增加压力,在程序上增加阻力。

然而,即便在上述情况下,两国关系仍很有可能在特朗普上任后缓和。不过必须强调,这里的缓和只是相对奥巴马任内而言,两国实际上还将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事实上,下届政府的人事安排已经出现了对俄缓和的“梦之队”。首先,从最高层看,特朗普本人的执政风格变化很可能是历史性的,或者说将和传统的华盛顿政治有巨大不同。对他而言,对俄缓和将是实现与过去八年“奥式外交”决裂的最佳例证。其次,特朗普的核心团队目前已经形成,而且特朗普以后的执政将依赖身边的“小圈子”和亲信,“小圈子”决策模式将成为新政府对外决策的主要形式。其中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需要格外关注,不仅由于他的职位重要,将统筹协调特朗普的对外安全政策,还因为他的对俄立场较为友好。在内阁官员层面,需要关注的是特朗普提名的国务卿——埃克森美孚董事长兼CEO雷克斯·蒂勒森。他的对俄态度也十分友善。不少人认为“商业是商业,政治是政治”,担任国务卿后,蒂勒森会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这么看固然有道理,却有些一厢情愿。蒂勒森不是特朗普的核心圈,很难深度参与决策,但从外交执行层面看,在俄拥有广泛人脉、与俄高官熟识对于促进两国关系至关重要。因此,从最高领导人、核心圈到操作层,对俄缓和的有利人事条件已经具备。

这一次制裁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实际上已是奥巴马“黔驴技穷”之举。对俄真正造成冲击的是美国此前在2014年3月对俄部分官员、能源企业和银行实施的制裁。而美俄未来能够有所突破的恰恰可能出现在制裁方面。需要关注的是,2017年3月是关键节点,美国新政府将就是否延长这一对俄制裁做出决定。从操作层面看,推翻奥巴马的行政命令相对容易,不需要国会通过,也就是说,是否取消对俄制裁的决定权掌握在特朗普手中,特朗普最快就可以在3月选择不延长对俄制裁。此外,在中东反恐问题尤其是在阿萨德政权问题上,美俄很有可能达成共识。

但从长期看,美俄缓和仍有其局限性,至少将面临外部、内部两大挑战。外部挑战主要是欧洲安全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困扰美俄关系的结构性问题。特朗普与俄关系缓和将不可避免遇到如何安抚欧洲盟友、确保欧洲安全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欧、俄因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矛盾冲突不断,互信几乎降至冰点。欧洲普遍认为特朗普执政后美俄关系将回暖,尤其特朗普曾表示承认克里米亚现状,与欧洲在安全形势上的认知分歧明显,中东欧国家尤其不安,担心俄罗斯借机进一步威胁其安全状况。特朗普执政后,随着与欧洲盟友接触渐多,必然会经历“学习曲线”,更多了解欧洲盟友安全需求,尤其是对北约需求。特朗普虽表示北约“过时”,没有承担自身义务,但部分欧洲国家已努力向其要求方向靠拢,迎合特朗普的某些主张,如丹麦、波罗的海国家表示愿意增加军费,满足北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仍需考虑传统盟友安全需求,北约与俄罗斯矛盾仍然难以化解。

内部挑战主要是为推进国内改革,特朗普可能不得不牺牲一些外交议程以缓和与传统建制派的矛盾。如果特朗普政府默认俄罗斯在欧洲已经取得的成果,这将被国内视作巨大让步,会遭到两党建制派批评。部分共和党人甚至比民主党人更反俄,因此特朗普在国内尤其是国会将遇到相当大的阻力。特朗普的国内政策已经具有争议性,如果在外交方面也和国内“主流”背道而驰,执政过程将无比艰难,国会一些不满的人很可能在他推进国内改革时让他付出代价,这些恐怕都是他执政后必须考虑的问题。特朗普如果确实把转向国内、复兴美国作为第一要务,那么就只能在外交上做出一些妥协以换取更大的国内施政空间,而对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孙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