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废“人殉”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

作者:呼延云 来源:北京晚报
2016-12-29 19:35:47

明英宗为护皇后废“人殉”

说起明英宗废除“人殉”,一个很少被正史提及的原因是: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钱皇后。

明英宗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皇帝之一,从本质上看,他不失为一个好人,如果把人分成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人格,那么明英宗一定是后者,他就像张无忌一样,永远被环境和别人左右着行为,包括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满朝文武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惊慌失措,一种是想着在拥立朱祁钰的过程中官升三级,还有一种想着保卫国家,几乎没有人想到被俘的朱祁镇,除了他的结发妻子钱皇后。这个从十六岁嫁给朱祁镇的女人,为了营救丈夫,把自己所有的财产拿了出来,由于没日没夜的哭泣和跪地祈祷丈夫平安,她一只眼睛瞎了,一条腿也残疾了。等到丈夫被赎回后,又跟他一起被关进了冰冷的南宫,过着一种实质上是囚禁的日子。明代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里记载:“闻英宗为太上时,钱后至手作女红,卖以供玉食。”也就是说钱皇后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为了换一点吃的,必须拖着病体做一些手工活儿、丝织绣品拿出去卖钱。

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英宗和钱皇后这一对患难夫妻的感情,是怎样的相濡以沫,生死与共。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夺回皇位,对钱皇后更加情深,“盖圣德仁厚,加以中宫钱后同忧患者积年,伉俪情更加笃挚”。

《万历野获编》记:在还没有大婚时,年少的英宗就重视人伦。有个名叫周璟的,任云南左布政,妻子刚死就续弦,被革职,后来向英宗上诉说,法律有“父母或丈夫死了,私自嫁娶者杖一百,哪里有妻子死了不让续弦的?请皇上召集大臣,对我的革职秉公裁决。”英宗大怒,没搭理他。第二年另有一官员因为老婆死了,偷偷溜回家奔丧,有都御史弹劾他,英宗却说:“此亦至情可矜,姑贳其罪。”等到夺回皇位后,英宗更将是否忠于夫妻感情作为衡量官员合格与否的标准,一个名叫马良的官员,跟英宗不仅是君臣,更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阵子马良请假回家,给死去的老婆办丧事,没多久,英宗“至内苑,忽闻鼓乐之声”,一打听是马良续弦,英宗大怒说:“此人简直天良丧尽!”从此再也不见他。

虽然这些做法听起来有些偏执,但是又让人不免觉得英宗的可爱,古代中国认为“家国一体”,一个不忠于家庭的人,很难忠于国家,一个不忠于国家的人,当然不适合担任什么公职,从这一点上来看,英宗的行为可以理解。

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一病不起,知道自己很快将要死去,他唯一牵挂的就是钱皇后,由于钱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为了执掌后宫大权,很可能会要求钱皇后殉葬,而那时病残的钱皇后毫无奥援,只能一死。英宗想起了父亲宣宗死后,回响在内宫里的哭声,于是将儿子朱见深叫来,郑重下旨道:“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无论做儿子还是做臣子,朱见深都只有服从的份儿,《菽园杂记》中记:“故宪宗皇帝(朱见深)宾天,亦有命不用,遵先训也,英宗一言,前足以杜历代之踵袭,后足以立万世之法程!”从此有明一代,再无强迫宫人殉葬的恶行。

清代一开始存在着“人殉”,王世贞在《池北偶谈》中记载:“八旗习俗,多以仆妾殉葬。”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去世后,都有人殉——多尔衮的母亲就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被皇太极逼迫殉葬的。而康熙大帝英迈千古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对儒家文化有着深刻的学习和领悟,所以极其厌恶“人殉”,康熙十二年,有位名叫朱裴的御史建议禁止这一行径,康熙立刻表示同意,并以严厉的口吻下旨,禁止随主殉葬的恶行,延续千年的“人殉”终于画上了句号。

将殉葬者“钉身于墙”的暴行

翻回头来看古代笔记中,经常有一些诡异莫名的“人殉记录”,读来令人后脊发冷。

《万历野获编》中有一则是这样写的:“嘉靖八年,山东临朐县有大墓发之,乃古无盐后陵寝”。无盐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丑娘娘”钟离春,墓中“珍异最多,俱未名之宝”,尤其令人瞠目的,是其中有“生缚女子四人,列左右为殉”,四个女子的尸体历时千年,因为那些珍宝的“宝玉之气”所护,居然还未腐烂。

袁枚在《子不语》里也写过一则关于人殉的故事。陕西有个姓孙的人挖沟,突然铲子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上,怎么也挖不动,扒开土一看,原来是一座石门拦在了前面,姓孙的找来工具撬开,发现一条幽长的隧道,通向一座大墓,走进墓穴里,只见“陈设、鸡犬、罍尊,皆瓦为之”。中间摆着两座棺材,尤为可怖的是两边墙上有男女数人“钉身于墙”,都是给墓主殉葬的遇害者,为了怕他们死得不透或者化作僵尸,“故钉之也”。这些人的“衣冠状貌,约略可睹”,姓孙的胆子大,正想上前仔细看时,一阵风突然从大开的石门吹进了墓穴,钉在墙上的人瞬间都化成了灰,只剩下墙上的几枚铁钉,“不知何王之墓”。

徐珂所撰《清稗类钞》中,记述了著名的广东盗墓大贼“焦四”的行状,焦四“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此人比胡八一还厉害,“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处墓葬,便召集了十几个人,“建篷厂于其地,日夜兴工,力掘之”。每挖一尺,必要仔细辨别土质,挖到一丈左右的深度,“陡闻崩裂声,白烟一缕,自穴口喷出,约炊许而尽”,焦四带着几个胆子大的,“使手炬,坐竹筐,悬长绳以下。”下了五丈多长的绳子,竹筐落了地,只见墓穴里有三座宫殿,中间的宫殿放着一个最大的金棺,“列铜人数具,貌狰狞”,前殿是“餐厅”,碗盘具备,可怕的是后殿,“有柩十数,盖当时殉葬人也”。焦四没有管这些殉葬人的灵柩,直接把金棺打开,“则见尸之长髯绕颊,骨肉如石,叩之有声,中实金珠无算,其卧处,铺金箔盈尺,卷叠如席”。焦四把尸体拿出来抛在一旁,将财宝席卷一空,扬长而去。

这大概是墓主生前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不但没法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有荣华、尊贵,而且连自己的尸身都无法保存,徒遭盗墓贼的凌辱,反倒是那些在他眼中永远为奴的殉葬者,反而得以保全。在这个不公道的世界上,有一些隐形的“公道”却往往为我们所忽略:有些人,用别人殉他的文治、殉他的武功乃至殉他的死亡,下场往往连殉葬者都不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