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反对派武装缴械助推拉美和平进程
国际先驱导报9月2日报道经过4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以下简称“哥武”),于8月2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了长达52年的武装冲突。
哥伦比亚政府军和“哥武”之间的冲突,是全球持续时间最久的武装冲突之一,连年战火使数百万哥伦比亚人流离失所。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在停火协议签署后说:“从今天开始,战争带来的伤痛、苦难和悲剧都将终结。”哥伦比亚女学生奥尔加·卡伊塞多对媒体说:“我们离和平又近了一步,离没有阵亡消息又近了一步。”
而哥伦比亚的和平进程,也是整个拉美地区渐别内战之乱的缩影。
哥伦比亚结束52年内战
“哥武”成立于1964年,资金主要来源于贩毒和绑架勒索。自成立之日起,“哥武”一直与政府军处于交战状态,迄今已造成26万人死亡,4.5万人失踪,690万人背井离乡逃离战乱。在对峙期间,“哥武”曾埋设大量地雷。自1990年以来,因地雷造成的伤亡人数达到1.14万,哥伦比亚也成为全球因地雷造成伤亡排行第三的国家,仅次于柬埔寨和阿富汗。
哥伦比亚政府和“哥武”的和谈始于1982年贝里利萨里奥·贝坦库尔政府时期,1991年和1999年又举行了两次谈判。2012年,在古巴和挪威作为担保国、委内瑞拉和智利作为观察国的斡旋下,双方开始在哈瓦那开启第四次和平谈判。由于双方互不信任,谈判时断时续。最终,谈判双方就主要条款达成一致。
根据和平协议,“哥武”将放弃绑架和勒索,释放所有被俘军人,并在联合国监督下完成缴械。缴械后,其成员将重返社会,并可以参与政治活动。哥伦比亚政府将设立特别法庭,以审理冲突期间的犯罪案件。
50多年来,由于哥政府把大量资金和精力用于打击反政府武装,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虽然哥伦比亚的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的国内冲突严重地拖累了经济发展。随着治安好转,哥国内经济、外国投资以及旅游业有望复苏,受游击队活动影响最大的农村地区也将得以发展。而哥政府可以将用于军事和安保的支出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医疗和教育。哥伦比亚经济学家预测,和平协议生效后,哥经济增速可能提高0.3%到1%。经济增长不仅使穷人和农村地区受益,而且是实现持续和平的关键因素。
真正实现和平还面临挑战
虽然和平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向实现和平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未来还将面临公投的问题。
10月2日,哥伦比亚将对和平协议举行公投。哥伦比亚民意查调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将在公投时投支持票。
不过,尽管和平协议得到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人的支持,但一些哥伦比亚人却表示反对。帕内索是一名律师,他认为协议有利于游击队,“我会投反对票,这个协议会使生活变得更糟。”
分析人士认为,公投将遇到该国反对派阻挠。总统桑托斯必须在公投开始前的一个多月里加紧游说以便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一旦和平进程破产,桑托斯将可能被反对派乘机赶下台。
分析认为,不出意外的话,协议将获得更多的支持票。但在近几周内,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增多。哥伦比亚谈判代表团团长温贝托·德拉卡列在哈瓦那警告民众慎重投出反对票。他说,经过四年的谈判,“已经没有重新谈判的空间了”。
而反政府武装转变为合法政党、游击队成员融入社会,以及百姓能否接受等,也是当前面临的困难。目前,“哥武”在国会拥有几名没有投票权的发言人。按照哥伦比亚法律规定,在2018年的立法选举中,他们可通过竞选获得议员席位。和其他候选人一样,他们需要提出自己的竞选纲领、吸引选民投票。舆论认为,武装组织如要成功转型为政党,必须首先赢得民众的信任。
由游击队转变为政党在哥伦比亚已有先例。此前的“4月19运动”(M-19)就在缴械后成为哥伦比亚的政治力量。其成员古斯塔夫·佩德罗曾出任2012年至2015年的首都波哥大市长,纳瓦罗·沃尔夫曾当选议员并在哥伦比亚总统选举中名列第三位。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也有游击队缴械后融入社会的先例。
但实际上,且不说融入政治,就连融入社会的过程,对“哥武”来说都将是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大城市,大多数人对“哥武”持排斥态度。民调显示,将近90%的哥伦比亚人对“哥武”印象并不好。
尼加拉瓜执政党曾为反政府武装
提起拉美国家的内战与和解,就不得不说到尼加拉瓜的桑解阵线。桑解阵线全称是“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初期是不折不扣的游击队组织,首要目标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当时的独裁政权。如今,桑解阵线已成为尼加拉瓜的执政党,现任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本人就曾是桑解阵线的成员和领导人。
桑解阵线成立于1961年7月,它的名字源于上世纪30年代尼加拉瓜民族革命领袖奥古斯托·塞萨尔·桑地诺,以显示民族独立斗争的传统。其主要成员是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成立后便投入反对索摩查独裁政权的游击斗争。
1967年,桑解阵线进攻潘卡桑地区,旨在建立根据地,但由于条件不成熟遭受严重挫折。上世纪70年代初,桑解阵线逐步把斗争重心转到城市,提出武装斗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农村群众组织与城市工人运动相联系的指导思想。不仅同工人运动建立了联系,而且得到了学生和天主教徒的支持。经过长期的武装抗争,桑解阵线的武装部队于1979年逼近首都马那瓜,同年索摩查下台,桑解阵线在马那瓜成立新政府。
现任尼加拉瓜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就曾参加尼加拉瓜爱国青年运动,并投身于反对索摩查独裁政权的斗争。他1963年加入桑解阵线,次年便当选该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他多次被当局逮捕,1974年获释后前往古巴。1975年,回国后的奥尔特加参加了桑解阵线的领导工作。1984年11月4日,奥尔特加当选尼加拉瓜总统。在执政期间,他废除了索摩查政府的独裁法令,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其中包括没收索摩查及其同伙的财产,实行国营、私营及合营的混合经济,进行土地改革,使劳工和群众组织合法化。在1990年2月大选中,奥尔特加领导的桑地诺人民党被击败。但2006年奥尔特加卷土重来,在尼加拉瓜总统选举中获胜。2011年11月,他再次以高票数获胜,连任尼加拉瓜总统。
墨西哥或可借鉴先例走向和解
当一些拉美国家的游击队用选票换掉战靴、顺利融入社会甚至步入政坛后,在当今拉美还存在着一支不可忽视的游击队组织——墨西哥的萨帕塔民族解放军。
和哥伦比亚相似,墨西哥的武装冲突也源于贫困农民对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不满。和其他拉美国家的游击队相比,萨帕塔组织更显神秘。墨西哥东南部恰帕斯州的深山密林是萨帕塔民族解放军的大本营。恰帕斯州一半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极度贫困线以下,萨帕塔成员为当地的土著农民,他们以“土地与自由”为口号,声称为争取土著人权利而斗争。出现在公开场合时,萨帕塔的成员都戴着黑色的面罩,所以该组织也被称为“蒙面游击队”。
萨帕塔游击队的活动不如其他拉美游击队频繁。大多数时候,其成员隐秘在深山里,甚至被大众暂时遗忘。而萨帕塔每次出现在城市里都是那一段时间墨西哥媒体的头条新闻。说起这支蒙面的游击队,墨西哥人就会谈起石油管道起火、某处发生的爆炸案等等。
自1991年1月1日成功发动武装暴动以来,这支游击队组织和墨西哥政府军冲突不断、打打谈谈。其间墨西哥两届政府虽然都同这支武装组织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双方一直未能就全面解决冲突达成协议。
2000年,福克斯总统上台后呼吁和游击队恢复和谈。萨帕塔提出三个条件:政府军队从恰帕斯州撤出,释放所有被捕的土著武装成员,通过保护土著人权利和文化的法律。随后福克斯总统下令从恰帕斯州部分撤军,并释放了部分在押的萨帕塔成员。借此表达新政府希望早日与武装组织恢复和谈、达成真正和平协议的愿望。
为了继续向政府施压,2001年2月24日,24名萨帕塔民族解放军代表头戴面罩走出深山,在媒体的关注下途经12各州,行程3000公里,前往首都墨西哥城。3月份抵达首都后,游击队提出要到议会讲台上阐述他们观点的要求,对此议会各党派未能达成一致。要求遭到拒绝后,萨帕塔成员表示返回恰帕斯州继续以他们的方式斗争。
虽然那年墨西哥联邦议会最终通过了准许萨帕塔首领在联邦议会演讲的决议,但迄今萨帕塔民族解放军仍然生活在密林深处,以他们的方式继续着斗争,偶尔见诸报端。或许,“哥武”缴械并将转变为合法政党,以及著名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由武装组织“转型”成执政党,都会成为未来解决萨帕塔问题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