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访华 中缅关系更上一层楼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7 09:08:51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务资政昂山素季8月17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缅甸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缅甸领导人首次访华,对推进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增进两国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民间友好,推动中缅关系取得新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中缅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目前两国关系也是总体发展良好。外交层面,1950年,缅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亚洲国家之一,缅语中的“胞波”一词专门形容中缅友好情谊。今年民盟新政府成立后一周,中国外长王毅便访缅,成为民盟政府成立后首位到访的外国政要,显示中国对民盟政府、对缅甸民主转型与发展的高度支持。而此次访华,也是昂山素季出任民盟政府高级职务后首次出访东盟之外的国家,显示其高度重视对华关系。

投资层面,中国是缅最大外资来源国,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对缅协议投资总额约254亿美元,占缅吸引外资总额的近40%,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对缅投资额之和的约3.5倍。同时,缅甸也是中国在东南亚投资最多的国家。在贸易方面,多年来,中国是缅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国,中缅贸易额占缅总贸易额约1/3。

中国从中缅合作中也受益良多,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倡议或机制要取得成效,也需缅甸等国鼎力相助。

中方此次邀请昂山素季访华必将推动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上一层楼。一方面,中缅合作天地广阔;另一方面,两国也要优化合作模式,更多对接两国的务实发展需求,贯彻“发展+环保”、“发展+民生”、“发展+人文”等理念,使双方合作能更加互利互惠,更加惠及两国民众,更具可持续性。

第一,中缅未来在缅甸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方面、中缅跨境互联互通方面有共同利益诉求,将开展更多合作,当然,新合作项目必须注重契合两国共同的发展需求,共同改善双方的发展条件。中国在交通建设方面技术强、经验多,相比美、欧等很少投资缅甸基础设施的状况,中国愿意通过双方或多边的投资、贷款或援助方式(多边层面,缅甸可申请使用亚投行资金),与缅甸合作改变其基础设施落后而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帮助缅甸建设经济发展亟需的道路、桥梁、港口,拓展与中国、印度、孟加拉、泰国、老挝等邻国的互联互通,使缅甸真正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贯通的地区生产、物流与贸易中心。亚开行(ADB)今年3月报告指出,到2030年,缅甸改善交通需要的资金约为600亿美元。而缅甸财政连年赤字,发展交通需要中国等国和国际组织的外资支持。目前,缅甸物流成本高,影响投资和出口,比如,缅甸水果、豆类、甘蔗、粮食等出口中国的陆路运输条件较差、成本高、时间长,如果能迅速改善中缅跨境公路条件,必将带动缅甸更多农产品对华出口,增加缅甸更多农民收入。而且,对中国而言,云南等地区需要通过拓展与缅甸等国家的互联互通与经贸合作,才能有更大发展空间。中缅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把“蛋糕”做大,双方的合作才会产生“滚雪球效应”。

第二,中缅应优化水电合作模式。缅半数以上人口缺电,经常停电已经成为影响缅甸百姓生活、经济运行、吸引外资的持久难题。8月12日,缅甸电力部官员表示,民众反对火电厂,天然气发电成本高,水电最为经济,但开发水电要尽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希望民众支持发展水电。目前,只有中国、泰国等少数国家愿投资缅甸水电项目,美国不愿投资。中国投资当然有着盈利需求,但中缅水电合作项目主要还是帮助缅甸满足当地用电,因为中国电力供应过剩,短期不需从缅甸进口电力。缅甸8月12日宣布成立专门委员会,审核密松电站等克钦邦水电项目,不管密松电站未来命运如何,密松事件给两国未来水电合作以诸多启示:项目要搞好“环评”、“社评”,电站选址、规模大小、征地拆迁等方面要尊重当地民意,在电力分配、电站收益分配等方面要更多顾及缅方,增加透明度,减少误解和谣言。

第三,中国对缅未来投资既要发挥中国产业优势,也要投向缅甸更欢迎的领域,才能实现长期的互惠互利与可持续发展。比如,中资要更多投向缅甸农业发展、纺织业、加工制造业、旅游业等等很少破坏环境、大量增加就业、提升缅甸民族工业发展能力和出口能力的行业,既能改善民生,又能减少缅甸持续多年的贸易逆差,也帮助中国转移过剩的优质产能。双方形成互补的产业链与市场对接。

第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亟需提升民间交流的数量与质量。“亲戚越走越亲”,两国民间往来越来越多,感情才能愈发深厚。两国要重点支持智库学者间的交流与联合研究,扩大互换留学生的规模,增加媒体、商界、学界等互访团组。中国可以多做些贡献,如增加对缅各族学生的奖学金名额,更多培训缅甸技术工人,帮助缅甸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各类人才。

(作者:宋清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