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野村综合研究所松野丰:中国经济转型对日本企业的商机

作者:蔡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21 18:11:52

专访野村综合研究所松野丰:中国经济转型对日本企业的商机

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副会长松野丰(照片由本人提供)

中国日报东京7月21日电(记者 蔡虹)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回落,中国经济开始由常态转变为新常态。中国经济的这一质的转变对于在中国的日本企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理事松野丰说,中国与日本之间有着巨大的贸易交易量,从中国的经济规模来看,经济增长减速对日本企业产生巨大影响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中国的汽车、家电、电力、原材料产业等制造业,它们所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制造设备的需求量减少,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很大。

日本是内需主导型经济,出口等外需所占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属于较低水平。松野指出,那只是看到了日本国内的GDP。日本企业在中国或东南亚国家制造产品,并将这些产品从制造地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日本的对外纯资产位居世界第一。实际上,一直支撑着日本经常赤字的就是企业在海外业务的红利。因此,如果中国这个经济大国的经济减速下行,日本企业的海外业务必定也会缩小,而且日本向中国或东南亚国家出口的附加值零部件的需求也会减少。所以,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仅靠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无法判断。

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转型。松野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及结构转型使外资企业分级,日本企业正在将制造据点从中国转向东南亚等地区。因此,来自中国的进口规模也正在缩小。中国制造业增长减速,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零部件和生产资料的需求量也已经减少。

他说:“日中经济贸易关系的变化单纯是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的,与日中关系等政治因素几乎没有关系。”

他认为中国实行的“新常态”经济政策不单纯是为追求经济中速稳定增长的数值。“它的目的还包括: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也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附加值型。”

“中国政府的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发生。这个变化对于在中国从事贸易的外国企业来说,是个重大的转折点。”他说。

松野指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符合中国经济——或者说是产业——结构转型需求的业务对它们来说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以前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再加上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服务业、支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这三项,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商机会进一步增多。

但另一方面,这些商业领域与日本企业之前对中国的期待有所不同。因此,伴随着中国的变化,日本企业自身也需要进行业务战略的调整。例如,对日本企业而言,中国企业曾经是自身业务的重要补充,但今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业务时,日本企业要把中国企业看作重要的伙伴。

松野坦言,日本企业还未充分完成这些战略调整。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企业没有准确地制定自己的全球战略;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日本企业对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不安挥之不去。

松野所指的日本企业的不安,是它们对于中国企业今后能否严格保护知识产权、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中国政府能否公平对待本国市场上的外国企业,及日中政治因素是否会对两国贸易及文化交流产生影响等等的不确定。

日本企业在对中国投资的过程中感到有魅力的领域有三个。第一,中国的内需扩大政策,尤其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扩大。如果日本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在中国受到好评,商业机会将会增多。第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日本在流通业及第三产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这在中国推广的可能性很高。第三,支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在面向世界新型工业国家和地区进行产品开发时,日本企业会考虑选择中国企业作为伙伴吧。例如,日本企业会选择那些拥有降低产品成本的技术,或面向发展中国家具有优秀的市场营销能力的中国企业。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在向“新常态”转变的过程中,对外资企业要求的水准也提高了。因此,日本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在中国生产,并向成本低、限制宽松的东南亚各国转移。

松野说:“作为企业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战略,并非中国方面有问题,或存在政治方面的原因。”

但是,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现在也在不断完善土地、港湾设施、投资相关的法律制度、高端劳动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他指出,在开始将生产向东南亚各国转移的日本企业中,也有部分企业在当地面临新的障碍,也有些企业重新对中国的经营环境做出好评。

松野认为,“中国也在推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今后,日本制造业应该不会一个劲儿地向东南亚转移了。”

他指出,中国内陆地区的中等收入人群在迅速增加,针对这些目标人群的消费品等领域在今后对日本企业来说会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他认为日本企业仍然会将主要据点设立在沿海地带,主要采取依靠中国的贸易伙伴向内陆扩大销售的战略。

(编辑:程尔凡 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