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决战100天 全力保峰会”迎接G20誓师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发达国家开始通过G20这一非正式对话机制,与新兴经济体分享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实现了G20从部长级会议机制向领导人峰会机制的转型和升级。2009年匹兹堡G20领导人第三次峰会上正式确定G20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其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2015年12月1日,中国从土耳其手中正式接棒G20,宣布2016年G20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标志着G2O这个全球经济决策和治理的最主要平台进入“中国时间”,中国将与其他G20国家一道共商全球增长和治理难题,引领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这既是中国重大的战略机遇,也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国在国际治理舞台上发出更多声音,给中国带来更多领导力。另一方面,在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如何发挥好“搭建桥梁、推进增长和催化合作”三大作用,维护好、利用好、建设好G20机制,引导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任务艰巨。
G20是中国首次以塑造者、创始国和核心参与方身份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依靠G20,中国推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改革,加强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推动了特别提款权(SDR)改革,人民币正式进入SDR的货币篮子;中国以身作责敦促G20国家履行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推动巴黎气候大会达成了有力成果。这些都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权力实质性增加。2016年中国主持G20的工作,将站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制高点和最前沿位置引导全球经济方向,这将是中国实现在全球治理舞台上从规则接受者向制定者转变,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从外围协商者向核心决策者转变的关键一年。
但同时,2016年也是中国面临压力最多的一年。首先,中国经济本身进入转型关键期,下行压力增加。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5%左右,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忧虑,对中国举办G20构成挑战。其次,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面临挑战。大部分地区潜在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债务水平高启,国际贸易持续低迷甚至负增长。G20作为主要大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台,伴随着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各国政策步调的缓急可能出现起伏。第三,国际协调难度增加。远离了危机悬崖后,主要国家经济走势和政策分化明显,G20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形成集体干预、有效救助的多边协调机制出现转折,达成改革共识的难度增加。此外G20本身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平台,面临地缘政治、恐怖主义、难民流动等其他议题的冲击。因此,作为全球治理进程的主要协调者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这次中国站在了国际舞台的中央,备受瞩目,同时责任重大。
正是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持续深入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将2016年G20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希望以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以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建,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媒介,形成世界规模经济效应和联动效应;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助推全球公平包容发展。为此,中国接任G20主席国后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IFA), 聚焦国际金融架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议题。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更加关注结构性政策。2016年中国还推动成立了G20贸易和投资工作组,针对如何推动全球贸易增长、加强多边贸易体系建设、推进全球投资政策合作以及促进全球价值链(GVCs)的包容性和协调等议题进行磋商讨论。首届商务部长会议也将于7月举行,以期推动全球贸易投资恢复强劲增长。发展议程方面聚焦如何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与可持续发展、支持低收入国家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议题,以期推动全球包容性发展,共享全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效益和财富。2016年4月中国推动G20第二次协调人会议发表关于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的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这是G20历史上首次就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发表声明,也是中国主办G20杭州峰会的早期重要收获。在国内层面,中国出台“十三五”规划,强调中国2016年将多措并举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严控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等,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现存世界经济秩序体系下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熟悉和适应现有体系的运作,并深刻体会过其不公正的一面。尽管挑战重重,我们仍然相信中国有愿望、也有能力以更加包容、开放和公正的方式推动全球治理进入新阶段,与全球共襄盛举。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 田慧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