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4月12日电(信莲)据英国广播公司(BBC)4月12日报道,2014年,印度有超过2万家庭主妇自杀,而这一年,印度农民自杀人数为5650人。因此,家庭主妇自杀人数比农民多250%,占印度女性自杀总数的47%。然而,她们的自杀并没有像农民自杀那样成为头条新闻。
事实上,自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有案可查的最早年份1997年以来,印度每年都有超2万家庭主妇自杀,2009年这个数字达到巅峰,有25092家庭主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97年来,印度家庭主妇自杀率一直高于总体自杀率,每10万人中有11人以上自杀。
在印度的邦与邦之间,家庭主妇自杀率又各有不同。例如,2011年,马哈拉施特拉邦、本地治里、泰米尔纳德邦、中央邦、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果阿邦、西孟加拉邦和古吉拉特邦自杀率较高,旁遮普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则较低。
阿德莱德大学政治学学者彼得•迈耶(Peter Mayer)花了许多时间来研究印度的自杀现象,他很好奇为何印度的家庭主妇自杀率如此之高,而媒体对此的关注度又如此之少。毕竟,对西方社会的研究显示,婚姻能保护已婚女性免于自杀。例如,研究发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已婚人群自杀率要低于同龄人。
很明显,印度是个例外。2012年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印度15岁及以上女性的自杀率比高收入国家多2.5倍以上,差不多与中国相当。
迈耶发现,总体上,在婚姻的头一二十年、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的家庭主妇自杀风险最高,“女性的读写能力、接触媒体程度和较小的家庭规模都与女性自杀率居高相关,而这些因素体现女性的自主程度”。
研究人员还表示,在最“传统”的邦,家庭主妇自杀率反而最低,在这些邦,家庭规模普遍较大。小家庭的邦如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自杀率都较高。
迈耶认为,家庭主妇自杀率高与印度家庭的社会转型有关。已婚女性与配偶和父母有冲突,“教育程度较低的婆婆和接受过良好教育且不那么听话的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关系紧张的根源。根据乔安妮•莫勒(Joanne Moller)的研究,教育程度较高的媳妇更倾向于与丈夫建立强有力的联盟,劝其打破与父母联系并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精神病专家维克拉姆•帕特尔(Vikram Patel)则将家庭主妇自杀率高归因于“性别和歧视”双重灾难。“许多女性面临包办婚姻。她们有梦想和愿望,但通常得不到配偶的支持。有时候父母也不支持。她们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陷入绝境。与配偶间缺乏浪漫、信任和感情会导致悲剧发生。”
那么,媒体又为何对家庭主妇自杀不那么热心?迈耶称,印度媒体很少报道已婚女性自杀,即使报道,也经常局限在被亲家虐待和为嫁妆发愁的叙事框架,这显然不是故事的全部。
(编辑: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