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标普穆迪利益至上 评级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作者:信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4-08 17:30:54

中国日报网4月8日电(信莲)一个月内,穆迪和标普两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并宣称调降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债务上升、外储下降和推进改革的不确定性等多个方面。不少人担忧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很有可能出现硬着陆。

但多名外国专家指出,标普等西方评级机构可谓是黑历史满满,曾多次为金钱利益而作出不客观、不公正的评级,其信誉早已备受质疑。

穆迪和标普都是美国商业机构,经过长期的垄断,它们几乎拥有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某个国家经济的实力。然而,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标普和穆迪却没有珍视长期积累、得来不易的口碑,不顾评级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仅以自身利益为导向发布虚假错误的评级报告误导投资者。

信用评级机构向市场参与者揭示信用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这是其公共性所在。但与此相悖的是,其收入来源于金融产品发行方所负担的评级费用。在利益驱动下,评级机构很容易被发行方“利益绑架”,失去评级原本应当具备的客观性。事实上,这种“你要评级、你来付费”的模式使得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报告毫无意义。

在安然事件中,安然2001年10月发表第二季度财报时宣布公司亏损达6.18亿美元。同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此时,标普和穆迪一直对安然债务保持“投资级别”,直到安然正式申请破产前4日,才将安然债务下调至“垃圾债券”级别。至此,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力和公信力开始受到了广泛质疑。

而2008年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失灵更是臭名昭彰。2006年,以次债为基础的抵押贷款债券的销售空前,下半年违约苗头已隐现。但评级机构依然维持对次贷产品AAA的高级别。直到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才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正因如此,美国不少批评人士认为,标普、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的部分原因所在,指其在金融危机前给予债务抵押债券等结构性金融产品虚高评级,导致投资者损失数十亿美元。《时代周刊》杂志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两个机构(标普和穆迪)都给予充满垃圾抵押贷款的债务抵押债券最高的AAA级评级,因此加速促成2008年的金融崩溃。”

美国司法部为此还在2013年初对标普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文件显示,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标普对价值逾2.8万亿美元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和约1.2万亿美元的债务抵押债券进行了评级,但是,为了从发行这些证券的投行处获得更多业务,标普低估了它们的信用风险。司法部发表的声明中指出,标普公司发布的信用评级“并非客观、独立和不受外界影响”。

曾担任标普首席经济学家的戴维·怀斯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业乱象早已习以为常,他曾如此向媒体记者出言讥讽同行的不专业:“关于政府预算,评级机构并不比街上随便哪个看报纸的人知道得更多。”

(编辑:严玉洁 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