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中东之行专家谈】习主席首访西亚北非展现大国担当与智慧

作者:柳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1-21 09:12:54

【习主席中东之行专家谈】习主席首访西亚北非展现大国担当与智慧

【习主席中东之行专家谈】习主席首访西亚北非展现大国担当与智慧

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开始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埃及总统塞西在开罗国际机场热情迎接习近平。(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出访沙特、埃及、伊朗,成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元首外交开篇之作。“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的足迹已遍及全球,对上述三国的访问表明党中央对西亚北非的高度重视,也是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一环。

中华民族与西亚北非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与地区国家和区域组织关系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然而,西亚北非自2010年底陷入大规模动荡,地区格局艰难重塑。群雄逐鹿之地,作为走向世界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该如何抉择?

1月13日,中国发表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推动“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深化发展,成为新时期中阿关系行动指南。1956年至1990年,中国同22个阿拉伯国家相继建交。2004年成立“中阿合作论坛”,2010年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4年,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的合作格局。60年来,中阿友好合作在广度和深度均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已同8个阿拉伯国家建有内涵丰富的战略关系,同“海合会”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方和第七大贸易伙伴。“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双方关系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已同非洲、拉美分别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发表了相应的政策文件(2006年、2008年),《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西亚北非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宗教传统,历来是大国博弈和热点频发的区域。作为“大周边”,西亚北非事关中国的政治地位、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等重大利益,也在国家整体外交中蕴含机遇与挑战。“冷战”结束以来,地区政治生态于一定程度的“真空”中恢复本原,“两极”和“单极”体制掩盖的一些特征得以释放并发展,以民族为核心的地缘政治格局逐渐凸显,以埃及、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已成为西亚北非地区大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展过程中需要与这些国家携手共建、同谋发展。中国已与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分别建立战略关系,习主席此访与伊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展“自贸区”谈判意义重大。中国全面均衡发展与地区国家关系,为进一步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提供了可能,中国是西亚北非和平的建设者、发展的推动者、文明的对话者。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西亚北非外交随着形势的变化也在深刻转型,从相对超脱到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劝和促谈、发挥“正能量”。中国政府不仅设立了中东问题特使、达尔富尔问题特使,而且在巴以关系、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地区事务上勇于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当前,西亚北非地区各种矛盾复杂交织,但与其被动卷入不如主动明示谋势,确保国家利益在与各方博弈中获得最大化。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时始终以《联合国宪章》为准绳,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而非制裁武力解决问题,与地区国家发展关系时实行“伙伴外交”而非传统的“联盟外交”,中国在西亚北非没有私利。参与地区事务,“中国不能缺席”。习主席此访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审慎把握,展现了奋发有为的大国责任、担当与自信,对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文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必将开辟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关系新时代!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