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7日电,12月5日至7日,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博览会以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主题为“共建共享教育创新成果”。教博会的初衷是通过发现、培育、遴选、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使教育创新成果能够广泛惠及学校、师生及家长等群体,实现中国教育实践的系统创新与转型升级,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
12月5日举行的博览会开幕式上,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宋乃庆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及“传承文明和创新”的角度切入,强调了大学特别是师范大学更应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到首位。
宋乃庆认为北京师范大学创办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为所有的大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科研成果与企业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使大学走上“产学研”的道路。
他呼吁每一位参会的教师、学生、大中小学的校长及各位领导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让每一所大学、每一个协同创新中心,为培养中国创新人才发挥作用,为共同实现这逸目标而努力。
博览会主论坛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呼吁教育思想的大解放。“我们现在有很多僵化的教育思维范式,比如说我们坚信时间+汗水式的学生发展方式,认为长期、超大量的刻苦学习,超课时上课,频繁地考试,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张志勇说。
他回忆起30年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决定带来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推动了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为建立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教育需要再次改革和创新。
改革什么?张志勇认为,首先需要教育思想的大解放,需要突破一些僵化的教育思维范式,比如对于教育质量的认识,对于升学率的片面崇拜,比如片面地认为公共教育资源提供的一定成功、这些都是僵化的教育思维。其次需要创新教育体制。他特别呼唤给教育者以教育创新的自由和权利,比如赋予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自主权;呼唤社会教育资源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
在为期三天的博览会通过16个主题各异的教育成果展区向社会各界展示360多项中外教育创新成果。教育专家、创业大咖、公益组织及投资人均聚集一堂,通过4场跨界孵化路演、18场分论坛及34场主题沙龙,就教育成果创新及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展开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