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经历,经常可以有各种衡量生命进程的尺度:在这座城市住过几年,在那座城市住过几年;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几年,在那家公司又工作了几年等等。在来英国的这近十六年里,度量我人生进程的尺度之一恰好可以是台湾的历次大选。
2000年初抵达伦敦时正是国民党第一次失去政权,还记得在离海德公园不远的小酒店火光摇曳的壁炉前,与台湾来的同事抽着烟(那时英国还允许室内吸烟),谈论那场国民党的惨败与李登辉弃连(战)保扁(陈水扁)的关系。
2004年,我与同事们一起从台北多媒体报道了当年那场充满戏剧性的大选——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遭枪击、国民党以微弱差距再次败选、接踵而来的国民党支持者的抗议……尤记得凌晨的广场,要求查票要求重选的抗议者在冷雨中合唱邓丽君的那曲《梅花》。
2008年,国民党“总统”民意代表双选皆胜,台湾再度变“蓝”。也就是那一年,我对台湾问题的兴趣也浓厚到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台湾研究。
2012年的大选,我在准备着我的硕士论文,马英九连任但国民党优势削弱。同年底,我终于拿到了自己的学位。
在2016大选即将到来之际,11月7日的历史性“习马会”让我得同事鼓励又技痒起来, 写下这篇文字。
“跟马英九对话”
在这些年与台湾的交集中,除了历次大选,印象深刻的就是2006年马英九对英国的访问。当时身为台北市长和国民党主席的他对下届选举已经志在必得,访英期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部参加了我主持的广播及网络视频互动直播节目“跟马英九对话”。这个节目应当是第一次把BBC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听众和一位现任国民党主席联系起来,记得受众反应极为热烈,不仅有大量的网络留言,直播期间还有听众向马英九提出了能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为了这场节目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节目也受到场外收听的随访台湾记者高度评价并进行了报道。那次的功课,除了马英九的学历、工作、家庭、政见,爱跑步、爱吃香蕉这些细节也没有放过。记得一见面我就问他早晨跑步了没有,因为知道他出差、外访也是尽量不中断跑步的,果然当天早晨他还真去白金汉附近的圣詹姆斯公园跑了步。我是个不爱运动的,至少不爱跑步,偶尔几次下决心早起,被窝外的脑袋总斗不过被窝内的身体。当时虽然国民党大选前景看好,但内部分歧和派系也现端倪,在后面的节目中,我就用自己头脑和身体的对抗为喻,向他提出了国民党的团结问题。
文章作者与马英九合影。(图片:BBC中文网)
采访后的工作午餐毫无意外是三明治。博闻强记的马英九跟我们讲起18世纪Sandwich伯爵为不影响玩儿牌而面包夹肉从而创造三明治的传说。当时恰好马莎百货的超市在销售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品种红皮香蕉,我事先就买了些准备让马英九尝鲜。马英九感谢之余,对我说下次到台湾他一定请我吃他最爱的“皇帝蕉”。奈何那之后我还没有机会重新踏上台湾的土地,马英九的情也至今还让他欠着呢!
“幸福来得太突然”
这次的“习马会”从宣布到发生不过三天时间,符合“习先生”上任以来处事的一贯风格。前不久的中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独生子女政策,尽管近年已经开始出现各种迹象,全面放开二胎还是让不少网民感慨“幸福来得太突然”!同样,虽然马英九过去两任间两岸关系出现了实质的改善,包括他这次会谈中提到的贸易和学生交流,两岸现任领导人的直接会晤在这个时刻发生还是让海内外中国人,包括我这种对台湾问题略知一二的人欣喜之余也颇感意外。
习主席在新加坡会谈中用“打断骨头连着筋”这种朴实到陕北山沟里的语言形容两岸的血肉关系,其实这一比喻又何尝不是痛苦的。1949年以来的兄弟阋墙、两岸分治,不仅带来了多少人的离散之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限制了那以后两岸各自的发展。历史来不得假设,但事实是两岸对峙使得国共双方都没人出席1951年的旧金山和会,战后对日安排就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由西方主导做出了决定,因此也就留下了今天的钓鱼岛问题(马英九可是当年海外保钓的风云人物)。甚至,台湾问题本身,因为还有部分台独人士根据《旧金山和约》主张台湾地位“未定”。如果历史还真可以大胆假设一下的话,没有两岸的分治,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不会或者至少不会以当时的形式与规模发生,今天的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以及南海局势都会有极大的不同。
正因为两岸分隔的痛苦不仅是个人的、民间的,也更是民族的、历史的,这次突如其来的“习马会”上国共两方领导人一分多钟的“都很用力”握手(马英九语),才让那么多海内外华人感到由衷的安慰。从毛先生蒋先生到习先生马先生,这80秒的一握穿越了70年的历史时空。
“为万世开太平”
基于台湾的政治生态,加之大选在即,聪明如蔡英文女士者不会不清楚,如果她明年当选,“马习会”打开的门、铺下的路也是为她准备的。习马酒酣耳热关乎的不仅仅是个人情谊,而是两岸领导人的直接会谈机制。如此,两岸关系将进一步摆脱受政党轮替干扰之困,走向一个真正和平稳定的新纪元。
马英九先生在公开谈话结束时引用了北宋大儒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这四句话,是中国文人政治追求的一个概括,理应不分国共,也不该分蓝绿。
(作者:英籍华人、前BBC国际部资深制作人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