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将在伦敦举行 大腕云集四大看点

作者:张春燕 来源:中国日报
2015-11-03 01:40:08

中国日报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张春燕)当地时间11月8-10日,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将在伦敦举行,来自亚、欧两大洲22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政、商、学界领袖将出席。印尼前总统苏西洛、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英国前首席大臣曼德尔森等亚欧政治家将发表重要演讲。

据会议主办方透露,金融合作是此次会议的重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候任行长金立群、日本金融厅长官森信亲、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Malcolm McCarthy、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前副主席蔡鄂生、印度储备银行前副行长Subir Gokarn、渣打银行董事长John Peace、中国进出口银行前董事长李若谷、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常务执行董事堀越秀一等多边金融机构、监管层和业界领袖将参加各场分论坛的讨论。

这是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之后,亚欧两大洲首次就金融合作问题举行的国际论坛。习主席访英期间,中英两国在诸多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共识和成果。在金融领域,两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重要突破。中英金融互联的成功尝试,对博鳌亚洲论坛本次伦敦会议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启迪意义。

作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金融合作一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关注重点。继法国巴黎、印度孟买、中东迪拜,博鳌亚洲论坛选择英国伦敦召开金融合作会议,希望在中英金融合作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推而广之,为亚欧金融互联构建新的蓝图。

会议主办方介绍说,此次会议大腕云集,主要有以下看点: 一、把脉世界经济,建言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警告,世界经济面临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债务攀升等灰暗前景。如不进行必要的结构改革,世界经济的“新平庸”(New Mediocre)将会成为新现实。

博鳌亚洲论坛伦敦会议的首场分论坛,将邀请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等嘉宾,为世界经济把脉,包括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如何摆脱长期停滞的阴影,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等。嘉宾们还将就全球增长的新动力、主要经济体的改革议程等展开讨论。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G20在协调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应对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危机的缓解和部分经济体经济形势的好转,G20的受重视程度似有弱化之势。需要赋予G20哪些新的使命,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是本次伦敦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9日下午《G20的新议程》分论坛,邀请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日本金融厅长官森信亲、英国前首席大臣曼德尔森、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等嘉宾,重点探讨G20在金融改革、监管、货币政策协调、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等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并就2016年北京峰会提出具体建议。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是此次会议的关注重点。美元同时作为主权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现状,仍是困扰全球经济的一道“特里芬难题”。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已对亚洲和新兴经济体造成了严重影响。

有经济学家提出,国际货币体系应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努力,允许几种主要的储备货币同时存在、相互竞争。在多元竞争的环境下,任何一种货币要维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就必须自我约束。否则货币超发太多,市场形成贬值预期,就会选择“用脚投票”,该货币也就失去了储备货币的地位。

如何才能避免作为“美国货币”的美元成为“他人的问题”?多元化能否化解国际货币体系的特里芬难题?10日上午,印度储备银行副行长Subir Gokarn、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央行银行助理张晓慧、法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Garnier将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二、融资创新,助力“一带一路”与产能合作。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明显放缓,从全球经济增速的2倍下滑到一半,失去了全球增长引擎的地位,甚至成为拖累。全球化是否“见顶”的争论之声时有所闻。 全球化的下一步怎么走?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世界经济有望迎来全球化4.0时代。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一端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东亚经济圈,一端是发达、成熟的欧洲大市场。中间广大的腹地,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缺少资本、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将两端的资本、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优势产能提供给亟需发展的腹地,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是一种共赢的选择。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提出至今,赢得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关键也在于此。

9日下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前副主任张晓强将详解“一带一路”,其后的《亚欧产能合作》分论坛,则邀请金融和产业界人士“现身说法”。与以往着重愿景、框架与思路不同,伦敦会议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更接地气,重在“细节”和“实例”,通过规划细节、运作模式和具体案例的介绍与分享,各国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的内涵,为下一步深度参与打下基础。

新型全球化,需要创新融资思路、方式和渠道。作为新兴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如何运作?与世行、亚行、欧投行等现有多边金融机构如何互补?9日下午,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将与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Martin Wolf就此进行深度对话。

三、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亚欧经济合作,金融互联是重要支撑,也是本次伦敦会议的重中之重。中英金融互联取得的一系列突破与成果,为会议的讨论提供了新鲜素材和重要启示。

10日上午的《资金融通: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开放》分论坛,邀请国际银行联盟主席Wim Mijs、渣打银行董事长John Peace、中投原总经理高西庆等,就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互设、资本市场相互开放等进行讨论。

亚欧金融监管合作空间很大。比如,签署双边或多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进行高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理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开放是金融互联的关键,包括加快本币结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亚欧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适度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范围;加大相互之间在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知识产权等项目的重点支持,加强外储资产的相互投资。

四、成立博鳌亚洲论坛金融专家委员会。继6月在马来西亚宣布成立能源资源专家委员会后,博鳌亚洲论坛将于伦敦会议期间发起金融合作专家委员会。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将于8日晚在发起仪式上亲自颁发聘书。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和金融合作专家委员会,是博鳌亚洲论坛在能源/资源和金融领域的重要智库,其主要使命是分析行业大势,发现问题和挑战,提出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的倡议和解决方案,并通过论坛年会、专题会议、专题报告等形式,凝聚各方共识,最终化为政策和行动。

金融专家委员会由巴基斯坦前总理、前花旗银行常务副总裁阿齐兹、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担任共同召集人。专家委员会成立以后,将着手研究亚洲金融合作的各种可能方案及可行性。

(中国日报驻英国记者 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