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英,英国媒体激动了吗?

作者:张莉 来源:华闻网
2015-10-21 22:58:24

习近平访英,英国媒体激动了吗?
英国时间10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参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菲利普亲王为他们举行的欢迎国宴。(图片来源:新华社)

英国媒体为什么激动

英国媒体对习主席此次国事访问的大力度报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习主席的此次访问是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对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意义,英国政界了解,精英界了解,然而英国普通民众并不十分了解。英国的经济虽然在经济危机后有所复苏,但也急需新的更多的国际资金和贸易支持。过去一年,中英关系快速发展,但这些在英国媒体上的呈现并不突出,此时媒体的预热也为接下来习主席访问期间更多和可能更有争议性的报道做个铺垫。

其次,过去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英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逐年增多。笔者的研究显示,从2003年起英国大报(broadsheets)对中国的报道就大幅增加,英国主要媒体的驻华记者人数增多,总部的编辑对中国的几乎一切报道都感兴趣。此次访问,不仅是中国国家主席的国事访问,也与英国关系密切,而且中英双方还将签订合作协议和大额投资。英国媒体人敏锐的嗅觉自然会预见到这次国事访问将带来的丰富成果和深刻影响,主管国内时政、国际关系、亚洲区域、市场、商贸的主编和记者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希望抓住受众市场和报道的主动权也不难理解。

再次,习主席的这次访问是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王室在英国有着特殊的地位,也是英国公共外交的一张脸面。媒体对今年三月剑桥公爵、威廉王子访华的报道就比2013年12月卡梅伦首相访华的报道热烈得多。习主席夫妇的这次访问是最高规格的访问,访问期间会下榻白金汉宫,英国王室三代众多成员参与接待,这本身也让英国媒体激动。

经贸VS人权

在这些“预热”的媒体专访和相关媒体报道中,中英关系、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中国经济、中欧关系、甚至英欧关系都是讨论的重点。但同时也有不少媒体提到人权问题。一些报道此前预测习主席访问期间将会有抗议示威,也有一些报道讨论英国政府是否会为经贸合作而放弃跟中国领导人讨论人权问题。

几十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已成一种模式化的负面报道,人权问题对很多西方媒体来说一直是关于中国很有争议性和新闻性的话题。BBC“新闻之夜”(Newsnight)、BBC“安德鲁·马尔访谈”(The Andrew Marr Show)、《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和“电视四台新闻”(Channel 4 News)在对刘晓明大使的专访中都提到了人权问题,甚至BBC“新闻之夜”的主持人戴维斯担心“如果英方提出人权,英国是否会为此付出代价而失去中国的投资?”《卫报》(The Guardian)也强调卡梅伦曾经因为会见达赖喇嘛而惹怒中国,之后英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才使双边关系改善。英国媒体这样说正反映了中英在人权问题认识上的差异。达赖喇嘛和西藏问题对于英国来说是人权问题,但对于中国,却是主权问题。谈论人权问题,正如刘晓明大使对BBC的回答“人们应以全面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人权事业,应该看到中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 “中英两国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有很大差异,双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之间有不同,这很正常。但我们仍然可以合作,我们可以求同存异。”

此前,工党领袖科尔宾(Jeremy Corbyn)公开对英国媒体表示要在女王为习主席举办的欢迎晚宴上提出人权问题,引起了一些媒体的热议,而在英国当地时间20号晚上的晚宴上,他也确实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几个小时,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的网站上就出现了标题为“杰里米·科尔宾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人权问题”(Jeremy Corbyn raises human rights record wi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的文章。在英国今年五月的大选中,工党惨败,米利班德黯然请辞,激进左派科尔宾接任工党主席。在目前英国一些舆论认为英国像一个经济“乞讨者”,保守党正向中国“乞讨现金”(beg for cash)的背景下,从政治传播角度看,科尔宾向英国媒体高调表示要向习主席提出人权问题也是为工党争取舆论的一种方式。

习近平访英,英国媒体激动了吗?
英国时间10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会见英国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投资建设英国核电站

另一个英国媒体关注的热点是这次访问可能会带来大笔中国资金投入英格兰西南部核电站的建设,并带动一系列其他核电站项目。对于多年未曾投资核能项目的英国而言,这是一件大事。虽然法国电力集团与中方一起竞标承建,英国媒体更多地却是对中方投资表现出怀疑态度。

不少报道引述安全和间谍部门,表示在这一领域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将给英国带来重大安全风险。英国小报对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和英国大量进口中国商品的讨论也更多关注由此带来的安全和失业等问题。《每日电讯》(Daily Express)甚至还在报道旁配了“我们是否应该取消与中国在核电领域的合作?”的网络投票,并有近80%的人选择“应该取消”。《星期日电讯报》和BBC在对刘晓明大使的采访中都表现出了对安全问题的关切和对中国的怀疑,甚至提出“中国如何让英国人放心?”刘大使坚定地回应“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标准”,而且“中国到英国来是为了双赢的合作”。

双赢的经贸合作必须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英国媒体表现出的怀疑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很多普通英国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认知。大部分普通英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自本国媒体,尤其是发行量大的英国小报。他们虽然知道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看到中国留学生、中国游客的数量每年递增,并且消费力强,但是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了解并不多。在很多英国人的印象中,中国是个一党专政的共产主义国家,私有化程度低,因此中国的资金投资核电就会威胁到英国国家安全。

要增加英国企业与中国合作的信心,需要双方增进了解,减少误解。英国媒体往往不会主动做这些,更多的是需要靠我们自己的媒体尤其是英文媒体传递声音,展现出一个更加全面和积极的中国形象。接下来几天英国媒体上关于习主席国事访问的报道和讨论将会更加热烈,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中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