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脑峰会平稳结束,双方承诺要进行多种合作。这次峰会表明,中美共同建立一个和平竞争的国际秩序是可能的。国际秩序问题的核心是国际权力再分配,而国际权力的再分配是以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基础的。当今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趋势,不仅取决于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的变化,同时也受中美分别与其他大国战略关系变化的影响。随着中美两极化的发展,中美对战略伙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许多国家在是否参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和中国阅兵式上的纠结就是这一趋势的表现。
一
很多人认为,崛起的中国能在经济和军事上缩小与美国的实力差距,但无法缩小与美国在国际支持上的差距。然而,亚投行和中国阅兵式两个事件表明,中国的国际支持的确还远不如美国,但中国的国际支持增长趋势已经出现。
美国担心中国今年提倡建立的亚投行冲击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因此反对其盟友参加这一机构。美国以为只有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亚太盟友有加入亚投行的动机,而没想到其特殊关系的盟友英国竟然带头违背美国意志申请加入亚投行。在英国的带动下,美国的27个盟友参加了亚投行的组建,使创始会员国达到57个。
西方大国的首脑们没有参加本月中国举办的阅兵,但西方国家也没有采取像抵制今年5月俄罗斯阅兵那样的政策。这意味着,故意与中国为敌的政策在国际社会中已属于政治上不正确了。此外日本之外的世界主要国家都派出政府代表参加阅兵式。包括了安理会常理事国全体成员、金砖国家全体成员和日本之外的G7全体成员。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还以总统特使的身份出席。这意味,他们有意愿改善对华关系,担心双边关系恶化。
在出席阅兵式的49个国家代表中有普京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领导人,这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支持在上升。然而,在30位外国领导人中能有三位是美国的盟友,这在2012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韩总统朴槿惠、捷克总统泽曼、泰国副总理巴威的出席,意味着美国的一些盟友有在中美之间搞等距离外交的意愿,中国有了将美国盟友发展成为自己战略伙伴的可能。
二
虽然,中国2013年以来的奋发有为战略增加了中国的国际支持,但中国的友好关系与美国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中国的正式外交关系国比美国少约20个。美国有约60个条约盟友,而中国符合这种标准的盟友只有巴基斯坦一个国家。今年4月中巴两国签署了《中巴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要加快缩小与美国在国际支持方面的差距,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决定论和结盟是冷战思维这两个观念。“以经促政”长期是中国外交的主导策略。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也是以经济促政的战略,只不过具体措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中美巨大经济合作未能防范中美结构性矛盾深化的现实,使美国不但心“一带一路”有助于中国与美国竞争战略伙伴。故此,美国只反对中国的亚投行政策而不反对“一带一路”的战略。
由于长期批评结盟是冷战思维,因此“结盟”在中国已成为政治不正确的概念。这种观念使得中国政府无法名正言顺的与他国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得不用“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来称中巴关系。同盟是国际关系中最高水平的相互支持关系,不结盟则意味中国无法获得他国最大程度的支持。例如,中俄将双边战略合作定位于非同盟关系。这个定位成了双边战略合作的天花板。
三
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制定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巩固传统盟友关系。第二层是扩大非传统盟友的战略合作。第三层是与战略对手进行对话。再平衡的战略目标是防范中国崛起太快,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就属于第三个层次。重返亚太战略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种力量的支持和最大限度的孤立敌手。
中美决策者都会自然地在战略竞争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支持,但双方在采取何种策略实现这一目标上却很不一样。美国采取以军事合作为主的策略,而中国采取以经促政的策略。在无政府性质的国际体系中,中小国家的核心利益是生存而不是发展。故此,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政治效果应比中国提供发展援助的效果好。这意味着,如果中国不破除经济决定论和不结盟的思想禁锢,有效缩小与美国在国际支持上的差距将是困难的。
在中国和美国都有人担心中国回归结盟战略会导致中美陷入新的冷战。其实结盟只是冷战众多条件之一而不是充要条件。在意识形态不是中美核心矛盾以及两国每年有几百万人员往来的条件下,结盟是没有导致冷战的可能性的。故此,在中美不必担心重回冷战的危险,而应侧重两极化过中的和平竞争原则,也包括竞争战略伙伴的原则。为了防止战略竞争升级为军事冲突,中国应加强预防性合作,通过预防性合作来保障和平竞争的平稳进行。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
(以上评论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