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加德满都7月31日电(记者 常思颖) 从加德满都驱车到Sindhupalchok区域的Bahrabise要五个小时,这里距离中国西南边境仅20公里。汽车沿着阿尼哥公路行驶,一路在峡谷激流中穿梭。
进入Sindhupalchok区域,倒塌的房屋随处可见。这是地震的重灾区,4月25日和5月12日的两次大规模地震几乎把这里夷为平地。
也就在最近,整个Jure村庄被泥石流埋没。从漂浮在Jure河中的淡绿色屋顶才可依稀辨认出一个房屋的模样。剩下部分的则深埋入土,围绕在一堆残骸枯木中。
地震已经过去三个月了,Bahrabise的村民还遭受着苦难。倒塌的房屋、艰难的雨季农耕,让他们担心未来的路怎样走下去。不少村民、尤其是那些靠阿尼哥公路为生的村民,期盼中国政府听到他们的声音,伸出援助之手。
阿尼哥公路的尼泊尔路段已在震后重开。但一些关卡还有巨石阻挡,只允许车辆单行。中国路段仍在紧闭,不仅阻断了来往中尼的货物,还阻碍了两国的基础建设进程。
中国军队不久后将进入尼泊尔,助力开辟公路,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Hari Prasad Bashyal说。他估计公路会在九月中旬重开。“中国路段还有泥石流阻碍,所以需要时间。”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表示,北京将加快重开阿尼哥公路的进程,中国将来在尼投资也将重点放在尼泊尔北部地区。
114公里长的阿尼哥公路由中国政府资助,于20世纪60年代完工。这条公路复苏了沿路村庄,为村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78岁的Krishna Bahadur Timilsina居住在Bahrabise的Ramche村落。地震前他为边境附近的Middle Bhotekoshi水利电气工程打工。一旦完工,这项工程将连接尼泊尔与中国广西的水力电气系统。
“这项工程提供了超过6000份工作。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停掉了,” Timilsina坐在自家的木屋前说。他从震坏的旧房中捡来些物料,搭建了这间临时住房。
“我们希望工程可以尽快重开,这样我们就有工作了,”Timilsina的大儿子蹲在旁边说。
据尼泊尔当地英文报纸《The Kathmandu Post》报道,这项4500万瓦特的水利电气工程在去年8月的一场泥石流中被迫停工。
Timilsina居住的小村落坐落在Bahrabise的山谷丛林中,从闹市区走上来要一个小时。村庄里的男人多数为边境附近的建筑工程打工,另外一些则在闹市区做些小生意。女人在家养孩子、种田、喂牲畜。地震以来,男人们返回了村庄。为救援团队的帮助下,搭建了帐篷和临时木屋。
在Bahrabise的闹市,破碎的瓦砾随处可见。有些未倒塌的房屋上暴露着巨大的裂痕,彷佛随时倒塌。通往闹市的马路安静、空荡。时而有些孩子爬上废墟玩耍,没有任何大人照看。
山上层层叠叠的帐篷由不同颜色的塑料帆布搭建,彷佛一条彩虹挂在天边。然而每一个帐篷背后,都藏着一个近乎悲哀的故事。
50岁的Rajendra Ranjit在这里出生,做着电工工作。他从前每周回去边境两次,买些便宜的东西回来。“收音机、电视、电风扇、修理工具,什么都有,”Ranjit坐在帐篷里说。他旁边堆了他所有的家当,都是他从废墟里挖出来的。
Ranjit见证了阿尼哥公路带动村庄兴起。“公路建成之前,村民走路去加德满都,现在都开车去,和边境的中国人做点生意。”
受“4·25”地震影响,今年1到5月,中国西藏对尼泊尔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4.18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近4成,全面下滑。
据聂拉木海关工作人员其米多吉介绍,今年1至5月份,西藏对尼贸易进口0.29亿元、出口23.89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47.12%和37.24%。其中,5月份贸易值仅达107.1万元,下降最为明显,同比减少99.9%,西藏对尼出口贸易甚至出现停滞。
“地震前,公路上每天都熙熙攘攘的,”开杂货铺的Radha Krishaa Shrestha说。他的房子在第一次地震中被埋了,现在住在山上的帐篷中。
Shrestha说他之前与女儿一起经营店铺。地震后,他送家人去了加德满都。那里的高额开支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乡下打点生意。“在这我还能赚点钱,”他说。但他已经两天分毫未入了。
Bahrabise Primary Health Center是震后唯一一间还在运作的医院。医院的主楼被毁了,破损的鲜红色瓦砾暴露出来,活像病人伤口复发。少许担架躺在医院的平地中间,上面布满灰尘和碎石。
29岁的Sajna Shrestha是医院唯一一个还在工作的医生。其他两个医生被调到了加德满都,另一个在别处接受培训。二十几个病人站在门口排队,等待接收治疗。
在非政府机构和团体的帮助下,医院恢复了基本救治。阿尼哥公路的尼泊尔路段开放后,医疗设备和药物从加德满都送达。但电力还没有恢复,意味着无法进行手术与实验测试。
“在地震过后的两个月内,每天要看150到200个病人,”Shrestha说,“一半伤者都是地震造成的。”她一手拿着听诊器,一手接过下一个病人的治疗单,脸上露出倦容。
(编辑:严玉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