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29日电(张同彤)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暑假。在中国,家长们除了给孩子们报名各种补习、兴趣班之外,近年还流行起让孩子们参加各种海外游学夏令营。据记者了解,这种游学产品一般宣称是为孩子“海外留学”做准备,以“SAT名师带队”、“直接对话招生官”等噱头吸引顾客。并且价格不菲,新加坡等短途线路尚在七八千元左右;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线路更是高达3万以上。虽然这种全新的旅游方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但已经深受不少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其实,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游学的确可以增长见闻,扩展心胸、学到不少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那么游学到底有何意义,是否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呢?我们不妨看看日本的经验。
修学旅行发展至今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资料图)
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公立学校由政府出资
在日本,游学被称为“修学旅行”,起源于1946年的这项活动是日本学校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发展至今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不同的是,修学旅行作为日本小学、中学和高中教育的一环,已经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统计显示日本90%以上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年都会组织修学旅行。
日本的修学旅行最早为1882年,栃木县第一中学校(现栃木县立宇都宫高等学校)的学生由教师带领参观东京上野召开的“第二届实业博览会”;1886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的“长途远足”创造长达11天的修学旅行记录。而“修学旅行”一词则在长野师范学校(现信州大学)举行的类似活动中被命名,这次活动备受关注,并于1887年4月20日发行的《大日本教育杂志54号》上发表,该词汇从此被人们使用。
在日本,公立小学、初中的修学旅行费用的补助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并且数额比重逐年增长。国家财政支持减轻了参加修学旅行活动学生的家庭负担,让普通家庭能够负担起学生的修学旅行费用支出,为日本的修学旅行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同时,修学旅行活动的经济带动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能力为下一轮修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加大财政支持。
日本修学旅行是以单独的学校、班级为单位各自施行。由于日本实行地方自治,日本47个都道府县地方教委关于修学旅行的准则和标准并不相同。每年各地教委出台本年度修学旅行的实施细则,具体包括实施旅行的学年、旅行天数、行程长短、所需费用以及随行教师的人数等,辖区内的中小学校遵照执行。
1959年东京出现的修学旅行专用车辆。(图片:修学旅行研究协会)
体验自然、感受历史、了解社会
日本认为,组织学生进行修学旅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修学旅行可以使学生们见识体验国家重要的文化名胜;2.使学生们有机会对书本知识进行实践;3.通过旅行可以锻炼学生们的保健卫生、集体行动、安全等意识,从而使学生们身心得到锻炼;4.可以丰富学生生活,留下美好的印象等。
修学旅行主要在小、初、高中的最终学年举行,但是近年来由于毕业负担增大,许多学校将修学旅行提前到2年级举行。日本的修学旅行的目的地和内容依据年龄不同而倾向有别。
小学生的修学旅行,主要在附近的观光旅游地进行。例如关东以南地区的话,多数在日光、那须、箱根、伊豆以及信州等地;关东以北一般会在东京和神奈川等地举行;关西地区则多去奈良、京都、大阪、伊势志摩等地。主要活动包括观光名胜景点、集体泡温泉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人格等。
到了中学,则倾向于去陌生地区旅行,例如东北地方的去首都圈、首都圈的去关西近畿地区、关西的又去首都圈。参观地点包括国会议事堂、东京塔、日本银行总部、东京证券交易所等代表性景点。主要目的是体验和实践课本中的知识,提高能力。
到了高中,则更倾向于把参观地点定位在自然体验或了解战争的悲惨历史,修学旅行常去的有冲绳、广岛、长崎等。日本初高中常去的地方还包括电视台、报社、政府机构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毕业后可能去的工作场所。此外,九州、四国等基本不下雪的地方,修学旅行还可能去体验滑雪。
总之,修学旅行的目的是为学生们提供体验自然、感受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到了晚上,全年级的同学还会聚集在一起开茶话会,欣赏节目表演、唱卡拉OK等,对于不少日本人来说,“修学旅行”是他们人生难忘的记忆之一。旅行中,有人交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有人明白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道理。
日本学生体验挖红薯。(资料图)
海外修学旅行的兴盛
近年来,以学习外语、培养国际化视野等为由,组织学生去海外进行修学旅行的学校不断增加。2013年日本有9.3%的公立高中和35.2%的私立高中都开展了海外修学旅行。旅行目的地主要有东南亚、北美、欧洲、台湾、韩国等地。
但是由于海外修学旅行费用昂贵(私立学校在15万-30万日元左右、公立学校在10万日元左右),并且安全方面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许多家长并不认可。
三原则:安全性、教育性、经济性
此外,为了向社会各界提供广泛的修学旅行信息,监督各学校修学旅行的质量,日本还成立了一个公益机构:修学旅行研究协会。据该协会的网站介绍,百余年来,日本的修学旅行的形式和内容随时代变化而变迁,但追求“安全性、教育性和经济性”的本质不变,今后也将继续秉承这三个基本原则,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的修学旅行。
在日本,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的修学旅行,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被取消,但又很快恢复。1988年发生南翔火车事故,一学校死伤30多名学生。一时间,国内右翼分子鼓噪,修学旅行受到重创。目前在日本,关于修学旅行的存废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止。部分高中取消修学旅行,其理由是现代社会,旅游已不困难,学校没有必要在授课之外,再组织学生跑到外地乃至外国“修学旅游”。但呼吁维持这个制度的意见仍占多数。这种意见认为,年轻人在人生感受性最强的中学时代,与同学一起度过数日,这不但可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还能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
对中国的启示
可以看出,日本的修学旅行与中国的游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注重学生在与平时不同的环境中增长见闻,在接近自然的同时体验集体生活,充分锻炼体格和意志;而中国的游学主要是名校游、名师讲座等,内容和形式单一,目的过于功利,缺少乐趣。
日本的教育注重深耕细作,保护每个孩子的个性。而中国教育过于追求成功,有时急功近利,导致部分商家“挂羊头卖狗肉”,使游学失去了意义,千里迢迢去国外,只为了“拍张照片”。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让更多的家庭有条件送孩子去游学。需要精细的规范和管理,才能实现游学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