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一带一路”是促进增长的新途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7-20 15:55:11

中国日报网7月20日电(刘世东) “一带一路”建设这一跨越时空的战略构想自提出来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该建设的稳步推进,对其的解读也越来越专业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网站(CNBC)19日刊发了经济研究公司“MSI全球”总裁迈克尔·伊万诺维奇的专栏文章。文中称, “一带一路”政策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投资,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使中国在促进自身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银行给了那些长期唱衰中国的人一个信息。上周五(7月17日)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世界银行行长金镛称,中国的经济“令世界艳羡”,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近三分之一的全球需求和产出增长由中国贡献。

金镛对中国的称赞还不止于此。他指出,从世行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势力强大,基础十分稳固。”他还称赞,中国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使中国经济走上了“更高效、更公平、环境上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之路。

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持积极看法,十分同意世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增长预期的乐观评价。

但我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一些结构问题。在过去5年中,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应该扩大国内需求,并且从世界其他国家购买更多东西。中国的贸易伙伴应对此问题十分关切。金融分析人士可能也应思索这一问题。当他们做投资决定时,思索这一问题比考虑“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和住房空置率等问题更有益处。

不过,人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长期贸易盈余是西方公司纷纷涌入中国,试图将中国建成其巨大出口基地的结果。这一趋势目前仍然存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2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8%。这些外资并没有投向血汗工厂和廉价劳动力行业,而是流入了通信设备、制药业和电子业等高端制造业。

这些外国投资者被中国日益宽松的监管环境、教育水平更高的劳动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所吸引。这也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一直是出口大国。

除了刺激国内需求外,中国应通过对外投资制造业和服务业来使其巨大的贸易盈余实现再利用,这样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更大。就拿今年来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有望超过3000亿美元。

今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俄罗斯乌法举办。此次上合组织会议的最大成果之一便是中俄签署了一项有关“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协议,旨在使中欧商路重新焕发生机。

通过这项合作,中国将投资中亚众多大型基础设施以及770公里长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预计2018开通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是北京至莫斯科高铁(2030年完工)的一期工程,也是正在推进的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一环。

中国也在积极改善进入欧盟大型贸易和金融中心的途径。2015年6月,在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上,双方就合作投资3150亿欧元基础设施项目达成协议。欧盟领导人显然想要提升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联通性。

在谨慎推进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将继续稳步持续增长。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渐增,中国政府似乎无需担忧其日益扩大的贸易盈余。中国将像罗马帝国一样,在将经济重心从出口领域转向私人消费和其他国内需求领域的过程中,坚持“急而稳”(festina lente )的战略。

本文作者迈克尔·伊万诺维奇(Michael Ivanovitch)为总部在纽约的经济研究公司“MSI全球”的总裁。他也是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高级经济师,美联储国际经济专家,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学。

(编辑: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