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互联网+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主力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7-06 14:32:18

外媒:互联网+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主力

6月30日,辽宁元香谷商贸有限公司区域销售经理冮嫱(左)与客户洽谈交流。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经过多年的布局,已形成多元化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平台。在沈阳浑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落户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型企业近200家,构建了以电商总部企业为核心,以物流配送和服务型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如今,通过浑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拉动作用,浑南区正成长为辐射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电子商务运营及服务中心。(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中国日报网7月6日电(远达)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报道称,中国计划在未来十年推动互联网创新技术与平台和十一个经济社会领域深度融合,并提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产业新生态初步形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

受访的学者分析,“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都是针对中国的核心产业制造业,指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战略。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酝酿筹划,现在氛围已营造起来,环境条件也在创造中,就待企业跟进加入,各自行动。

中国国务院4日发布名为《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强调透过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互联网+”指的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从而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

《意见》锁定十一个重点领域,从国民经济生产领域到现代服务业,覆盖面广泛。它们分别是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和人工智能。

每一个领域都明确指定负责的政府部门,分工明确,有助于加强落实政策的效率。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换档、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型成为制造强国,从重制造转向重设计服务,以及开拓外国市场,是中国产业投入国际竞争的战略布局。《意见》则明确互联网不但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要素,也将是中国国内各个经济社会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受访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推进转型升级的时期,国务院今年陆续发布有关产业升级战略的文件,主要是针对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制造业的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战略和方向。

他分析,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依靠规模扩张的方式拉动经济已经到了瓶颈,下一步竞争力要有所提升就要提高效率、提升研发能力。“互联网+”的含意透过互联网的平台帮助企业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减低成本,同时透过加入互联网元素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制造新的就业机会。

他进一步举例说,随着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复杂,制造业的生产链条越来越长,从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组装、到产品检测、运输、销售及售后服务,涉及多个环节。如果这个链条的分工协作可能涉及几家企业,或者一家企业包办,但是如果没有互联网,它的效率会极低;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复杂的制造业链条上下游,在一个平台上面同步地推进。例如,市场行销部门发现客户有新的需求,可以马上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到设计研发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再收到信息后也能很快地配合,整个制造生产过程就非常方便和高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撰文解读这项“互联网+”行动顶层设计时指出,《意见》将进一步激发市场蕴藏的巨大活力,大幅提升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理论测算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1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占GDP比重超过26%,已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息经济占GDP比重依然较低,这也意味着未来增长的空间较大。

此外,《意见》也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这包括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赵锡军分析,像P2P金融(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第三方支付,它们不是金融机构,也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是新业态,政府在管理时需要更宽广的思路、更加灵活积极的姿态,使新业态发展能够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编辑: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