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预期效果 开创发展新路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7-01 12:55:57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体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合理国际责任的姿态和决心。按照中国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目标,可望达到如下效果:

一是中国有望通过对发展路径的战略管控,逐步实现发展路径的创新,开创一条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发展路径更为低碳的、在更低收入水平上达到更低峰值水平的崭新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历史实证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美欧主要发达国家大体是在人均GDP达到2.0-2.5万美元(2010年价格)时达到人均CO2排放峰值,人均CO2峰值排放水平达到约10-22吨二氧化碳。而按照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可望在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时就达到人均峰值,且人均峰值可望保持在8吨左右CO2的较低水平上。这是中国作为后发发展中大国创新发展路径的重要标志。

二是中国如能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所提出的2030年目标,则将为其在2030年之后进一步向符合2℃温升目标要求的路径转型,提供较大可能性并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最新发布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较为符合中国实际的、有可能实现2℃温升目标(50%可能性)的诸多情景研究结果的推演,其对中国2030年前的减排要求和中国INDC所设定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核心关注在于中国2030年达到峰值后是否能以更快速率脱碳。也就是说,如果中国能在实现2030年目标的基础上以更快的速率脱碳,那么中国长期发展路径将有望满足全球2℃温升目标要求。考虑到中国的INDC目标包含了大量以创新发展路径为导向的技术、资金、政策、机制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务实安排,且致力于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行政命令管控(限制新增高耗能产业产能等)等手段规避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高碳产业的锁定效应,因此,通过实施INDC, 中国有望在发展理念、民意基础、政策与制度储备、技术系统储备、创新能力、资本存量与流量、综合与专项能力等方面形成更加厚实的积累,为2030年后的加速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继续引导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逐步脱钩。2020、2030和2050年,中国人均GDP分别约是2005年水平的3.2倍、5.2倍和11倍。而通过实施国家自主贡献,同期中国能源相关CO2排放只分别相当于2005年水平的约1.8倍、2倍和0.84倍,中国经济与碳排放实现进一步脱钩,中国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日益减轻,这将为进一步向低碳发展路径变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是与已有的2020年减排承诺相比,中国2020年后的减排力度将全面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行动力度进一步增强。2020-203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速率将进一步提高,从2005-2020年的平均3.9%上升到4.4%,并有望进一步提高到2030-2040年的6.3%和2040-2050年的9.2%。与此同时,中国将加快非化石能源项目的部署和建设,推动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增速。2030年中国非化石电力装机预期需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加9亿千瓦左右,与2014年全国火电总装机基本相当,远高于美欧同期水平。年均非化石能源装机需从2005-2020年的4150万千瓦上升到2020-2030年的6280万千瓦,并进一步上升到2040-2050年的9000万千瓦左右。

五是在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下,中国将确保通过创新发展路径,使其到2030年的能源相关CO2累积排放水平仍低于美欧同期水平。从1751-2030年,中国与美国、欧盟在历史累积排放上相对比例将为1.0:1.4:1.2,甚至低于美欧当前的(1751-2012年)的累积排放水平。如果从人均历史累积排放看,中国同期(1751-2030年)的人均历史累积排放将控制在美国的18%和欧盟的30%。这都是经过中国的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六是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将为发展中国家后续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并通过南南合作等方式传播经验、提供支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被很多发展中国家视为发展样板。中国可通过创新发展路径,垂范一条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路径,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示范模型和经验,支持这些发展中国家规避传统高碳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尽早走上“低污染低排放”的高效创新发展道路。同时,中国也能通过自身转型促进全球转型,为重塑全球发展路径做出贡献。

(作者:傅莎,邹骥,刘林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